客服微信
13704817925
客服电话
新锐围棋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购买新锐围棋网VIP大优惠!
查看: 4949|回复: 3

计活子围棋规则——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2011岁末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9 19: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锐围棋网VIP购买限时大优惠
计活子围棋规则——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2011年岁末版)


计活子围棋规则(2011年岁末版)


献词

献给您——外祖母熊伯英(1893-1981)

一位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小学教师;
一位人格高尚、智慧慈祥的伟大女性。
饱经忧患与贫寒,却一生都快乐又宁静。
您的格言是“爱”、是“给”、是“真”。


目录

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序言)

计活子围棋规则共十章三十六条

第一章、围棋的用具
第一条、棋盘
第二条、棋子

第二章、对局者
第三条、黑方与白方

第三章、围棋的意义与目的
第四条、围棋的意义
第五条、围棋的目的
附 围棋科幻片的脚本(为争取生存权利而斗争)

第四章、大道自然
第六条、空枰开局
第七条、白先黑后
第八条、棋着与放弃
第九条、棋子的气与棋子组成的整体
第十条、棋子生存的条件
第十一条、从棋盘上提走无气的棋子
第十二条、盘内棋形与全局棋形
第十三条、禁着——广义的禁止全局同形再现
第十四条、自然终局
第十五条、最终局面
第十六条、活子多胜
第十七条、判定终局

第五章、大道从简
第十八条、理想的无争局面
第十九条、同意休止与协商终局
第二十条、恢复对局,实战解决
第二十一条、同意休止的实际操作
第二十二条、将棋做成理想的最终局面而终局
第二十三条、在非理想最终局面下的终局

第六章、计活子规则的两个版本
第二十四条、多下贴子与多下不贴子
第二十五条、关于负着
第二十六条、艺术版与律法版

第七章、大道至简——计算胜负的简便方法
第二十七条、子路皆子
第二十八条、子路合计法(基本算法)
第二十九条、子的概念的扩充
第三十条、简便算法的原理(三种)
第三十一条、停路比子法
第三十二条、停子比路法
第三十三条、停虚比子法

第八章、先下贴子
第三十四条、关于先下贴子规则的三个尊重

第九章、关于围棋的艺术化
第三十五条、艺术化围棋的数路法规则

第十章、本规则之来源
第三十六条、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结束语

感恩与鸣谢


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序言)

大约在一千年前,中国“子多为胜”围棋的唐朝数路法通过日本遣唐史传播到日本。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棋人对唐代围棋产生了严重的根本性误解,在不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下,取消了唐代围棋数路时要从各方围空中扣除其基本眼位的规定,将“子多为胜”的唐代数路法改变为“地多为胜”的日本计目法。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棋人臣服日本,在计算胜负时,为了取得与日本计目法相一致的结果,取消了明清数子法中“还棋头”的做棋手续(还棋头等价于数路时要从各方围空中扣除其基本眼位的规定),丢失了中国传统围棋“子多为胜”的真理。从此,日本人的“地多为胜”的围棋观念统治了整个世界。
(请阅《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围棋革命宣言》等文)

在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相交也是千年之交的时刻,在我国改革开放国运昌盛的时代背景下,《计活子围棋规则》在中华神州诞生了。计活子围棋规则集中国历代弈则之大成,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计活子围棋规则在世界观的高度上讲述围棋的精神和意义。在棋局的进程中,人们看到对局者双方(部落的首领)为自己部落百姓的生存权利而英勇斗争;在最终局面上,人们看到两个部落的百姓友善地和平共处。围棋,向人们讲述炎黄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的历史,传扬天下为公的大道。
(请阅《论围棋的精神》、《论围棋的意义》、《论围棋的目的与手段》等三篇文章)

历史悠久的优秀的中国传统围棋规则,其计算胜负的计活子数子法在数千年的长时间内不断演变。从其漫长的演变史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历代围棋先贤对围棋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认识过程,那就是——大道自然;大道从简;大道至简。

计活子围棋规则的诞生恰似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她向全世界宣告: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流传了四千年之久的优秀的“子多为胜”的围棋将重获新生,炎黄尧舜天下为公的伟大精神将像太阳一样普照天下。


计活子围棋规则(2011年岁末版)

第一章、围棋的用具

第一条、棋盘
棋盘的边界线围成一个正方形。棋盘上纵横各有19条平行线段(包括边界线),任何两条相邻的平行线段的距离都等于定长。纵线段与横线段相交共有361个交点,叫做“枰点”或“点”。棋盘上用圆点标出的9个点叫做“星”,中央的“星”又叫做“天元”。

图一:围棋盘
┌┬┬┬┬┬┬┬┬┬┬┬┬┬┬┬┬┬┐
├┼┼┼┼┼┼┼┼┼┼┼┼┼┼┼┼┼┤
├┼┼┼┼┼┼┼┼┼┼┼┼┼┼┼┼┼┤
├┼┼+┼┼┼┼┼+┼┼┼┼┼+┼┼┤
├┼┼┼┼┼┼┼┼┼┼┼┼┼┼┼┼┼┤
├┼┼┼┼┼┼┼┼┼┼┼┼┼┼┼┼┼┤
├┼┼┼┼┼┼┼┼┼┼┼┼┼┼┼┼┼┤
├┼┼┼┼┼┼┼┼┼┼┼┼┼┼┼┼┼┤
├┼┼┼┼┼┼┼┼┼┼┼┼┼┼┼┼┼┤
├┼┼+┼┼┼┼┼+┼┼┼┼┼+┼┼┤
├┼┼┼┼┼┼┼┼┼┼┼┼┼┼┼┼┼┤
├┼┼┼┼┼┼┼┼┼┼┼┼┼┼┼┼┼┤
├┼┼┼┼┼┼┼┼┼┼┼┼┼┼┼┼┼┤
├┼┼┼┼┼┼┼┼┼┼┼┼┼┼┼┼┼┤
├┼┼┼┼┼┼┼┼┼┼┼┼┼┼┼┼┼┤
├┼┼+┼┼┼┼┼+┼┼┼┼┼+┼┼┤
├┼┼┼┼┼┼┼┼┼┼┼┼┼┼┼┼┼┤
├┼┼┼┼┼┼┼┼┼┼┼┼┼┼┼┼┼┤
└┴┴┴┴┴┴┴┴┴┴┴┴┴┴┴┴┴┘

初学者可使用9路小棋盘(纵横各有9条线段,共有81个枰点);有兴趣的爱好者可使用21路大棋盘。
请阅《在围棋盘上建立坐标系》一文

第二条、棋子
棋子分黑、白二色。
在理论上,本规则要求配备黑子、白子各359颗。
在实际上,为了说明黑、白两方争取棋子生存权利的斗争不可避免,又为了节省和方便,应配备黑子、白子各181颗。
说明:
双方对局进行到某一方的359颗棋子存在于棋盘上时,它们因保有2个不相邻的空点作为两个眼位而拥有2口气。正常情况下,该方不会再下一着棋来自填一眼而自灭一气,否则会被对方灭掉另一口气而被提走己方所有的360颗子;另一方也不能着子来消灭该方的气,若着子的话只会落得“颗子自尽”的下场。因此,在正常情况下,359颗棋子是任何一方能够存活在棋盘上的最大数量的棋子。
如果考虑到一切可能的情况,包括极端的非正常情况,则在理论上要求配备黑子、白子各361颗。

使用9路小棋盘时,应配备黑子、白子各41颗。


第二章、对局者

第三条、黑方与白方
对局者双方,一方执黑子,称黑方;一方执白子,称白方。


第三章、围棋的意义与目的

第四条、围棋的意义
一盒白子,表示一个部落;一盒黑子,表示另一个部落。每个棋子都表示部落的百姓——一个氏族或一队人马。
棋盘,表示一个美好的新世界——两个部落的人都想尽量多地移居到这个新世界。
对局者双方,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
一局棋,表示两个部落为争夺在新世界定居生存的权利而进行的一场最高形式的斗争,其目的是使己方的人尽量多地移居到这个新世界。
围棋规则,是这场最高形式斗争的不可违反的法则。
请阅《论围棋的精神》 、《论围棋的意义》两篇文章。

第五条、围棋的目的
围棋的目的是使己方棋子尽量多地生存在棋盘上。
请阅《论围棋的目的与手段》一文。


围棋科幻片的脚本(为争取生存权利而斗争)

故事发生在大约10万年后。居住在黑星球的人类与居住在白星球的人类同时发现了绿星球,绿星球的蓝色海洋中有一片广大的土地,它是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的新世界。两个星球的人都想移居到绿星球,但绿星球生存空间不够大,容不下所有的人,于是一场争夺在新世界生存权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居住在黑白两个星球上的都是道德高尚、高度文明、拥有高科技的人类。起初,两个星球的领导人聚在一起为这场争夺生存权利的最高形式的斗争制定了不可违反的法规即星际公约;接下来,他们又想到了用10万年前地球人发明的神奇游戏——围棋来模拟这场大规模的斗争,这样就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和能源。于是这场伟大的生存斗争在现实生活中得以避免,代之以一局伟大的围棋!

棋盘,表示绿星球这个美好的新世界——两个星球的人都想尽量多地移居到这个新世界。经拓扑变换后,绿星球的表面被划分为361个区域,棋盘上的每个枰点都表示一个区域。
一盒白子,表示白星球的航天母舰,盒内每个白子都表示一艘飞碟,内有白星球的百姓组成的一支队伍;一盒黑子,表示黑星球的航天母舰,盒内每个黑子都表示一艘飞碟,内有黑星球的百姓组成的一支队伍。
对局者双方,表示两个星球的总统及其参谋部。
一局棋,表示两个星球的人类为争夺在新世界定居生存的权利而进行的一场最高形式的斗争,其目的是使己方的人尽量多地移居到这个新世界。
围棋规则,是这场最高形式斗争的不可违反的法则。从根本上说,围棋规则只有两条:第一条是不得将棋子下在对方的棋子上将它杀死,讲的是人道精神;第二条是可以将棋子下在紧邻对方棋子的空点上来消灭它们的气,将它们俘获,讲的是斗争方式。
实着,着子于盘内空点,表示一艘飞碟降落在该区域将其占据;虚着,着子于盘外,表示一艘飞碟环绕绿星球飞行。
全局棋形,是黑星球与白星球的人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绿星球而获知的全部信息,包括棋盘上的黑白子与空点的数量与分布,还有绕绿星球飞行的虚着之子(毫无疑问,在关注战事的黑白两个星球的人们所看到的全局战况中,那些绕着绿星飞行的飞碟是不会被无视的)——这便是虚着之子参与组成全局棋形的理由。虚着之子也是组成全局棋形的元素,这是本规则独有的见解。
最终局面(自然终局时的局面),斗争结束了,黑白棋子共存于棋盘上,表示来自两个星球的移民在绿星球和平共处,共同组建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子多为胜,最终在棋盘上生存棋子较多的一方为胜方,表示黑白两个星球中向绿星球移民较多者获胜(移民较多者在共同组建的社会中享有较多的发言权与表决权)。


第四章、大道自然
大道自然这一章,讲围棋的自然终局。本章不涉及“无争休止”与“协商终局”,它们是第五章大道从简的内容。
棋局自空枰开始,白先黑后,轮流下子,一直进行下去,直至双方都不再下了并表示从此永不再下了,棋局便自然而然地终止了。终局时,棋盘上的黑白棋子都是活子,棋盘上的空点都不是活子。终局后,按“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
终局时的局面叫做“最终局面”,最终局面分为“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最终局面”两种:
在正常情况下,棋局一直进行至盘内呈现出“两溢”局面(见后文)时,双方都无路可走无棋可下,任何一方若着子下棋都将自取不利,于是双方皆不下并表示从此永不再下,棋局便终止了。终止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
在非正常情况下,在一方或双方有路可走,但双方皆不愿再下而一致要求终局时,棋局也就此终止。终止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在最终局面上(包括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最终局面),按“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子多为胜——就是在最终局面上存活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第六条、空枰开局
对局开始前,棋盘上应无任何棋子存在。

第七条、白先黑后
对局开始后,由白方先下第一手,黑方继下第二手,白黑双方交替出手,直至棋局终止。
说明:
本规则白先黑后之规定基于三点理由:
1、中国古谱既有黑先白后也有白先黑后,且白先黑后为数较多;
2、与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皆是黑方后下)保持一致;
3、与现行地多为胜的各种规则划清界限。

第八条、棋着与放弃

下棋时,着子称为棋着;放弃时,不着子。棋着分为两种,即实着与虚着。

轮番下子,这既是对局者的权利,也是对局者的义务。轮到一方下子时,若该方下实着于己不利但该方要求继续对局时,该方可主动地下虚着来实施其权利;若轮走方提议休止(或提议终局)但对方要求继续对局时,轮走方不得放弃,应被动地下虚着来履行其义务。

1、实着
棋子应下在棋盘的空点上——这样的着手叫做实着。
下在棋盘上的棋子,不得在棋盘上移动。

2、虚着
将棋子下在棋盘的边界线外面——这样的着手叫做虚着。
当轮走方要求继续对局但又认为下实着对己不利而暂时不下实着时,轮走方可下虚着;当轮走方放弃着手提议休止(或提议终局)但遭到对方拒绝时,轮走方应下出一手虚着(被动地下出虚着),再由另一方下实着(拒绝方下出实着是必须的),而后棋局继续进行;两弃休止后,协商终局不能达成共识时,应由双方顺次各下出一手虚着来改变全局棋形,而后再恢复对局。
虚着兼有手数与棋形的变化(请参阅后文:全局的形),又表示棋手要求继续对局的意愿,所以仍是有意义的一着棋。
虚着所着之子存在于棋盘之外,不是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采用狭义数路法(通过回填死子来将棋做成等子局面)来计算胜负时,应将各方下虚着所着之子与各方的死子一并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去。

3、放弃
棋手放弃着手专用于其休止或终局意愿的表示。
轮走方提议休止或提议终局时,可以放弃着手,既不下实着又不下虚着,同时应以语言或手势来对其意愿作出明确的表示。对于轮走方的提议,另一方拒绝时,应要求轮走方下出一手虚着,再由另一方下实着,而后棋局继续进行;另一方表示同意时,他也可以放弃着手,既不下实着又不下虚着,同时应以语言或手势来对其意愿作出明确的表示,双方连续放弃时,棋局按照棋手的意愿休止或终止。

说明:
(1)在做出“轮番下子,这既是对局者的权利,也是对局者的义务”之规定后,轮走方不得放弃,这时若不引入虚着,就会在轮走方实着不利时强迫他下实着,就有可能导致与“子多为胜”及“地多为胜”不同的另类结果。
请阅《论虚着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一文
(2)将各方下虚着所着之子与各方的死子一并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去,并引入“负着”来平衡填后盘内两方棋子数量后(见后文),便可消除本规则数子与数路(及计枰点围棋规则之数子与计目)两种算法的差异。
(3)将本规则之“实着、虚着与放弃”引入到日本棋院的计目制规则中去,对其加以改良,应当是有益的举措。
(4) 若认为“轮番下子,是对局者的权利,但不是对局者的义务”,则轮下方可以放弃,这时可不必引入“虚着”或“交俘虏”。请阅“关于围棋无条件纯放弃的思考”及本规则第九章、关于围棋的艺术化。请注意,计活子围棋规则有两个选项:一个是“以虚着取代放弃”,另一个是“无虚着纯放弃”。

4、落子无悔
当对局者将棋子下到棋盘上(包括实着与虚着)并使其手指从棋子上离开之后,所下之着便已“凝固为历史”,不得反悔——即不得取下所着之子重下或将它移动至另一空点处。

第九条、棋子的气与棋子组成的整体
1、棋子的气
与棋子紧邻的有线相连的空点叫做棋子的“气”。作为气的某个空点被其他棋子占据后,这口气就不复存在。
2、棋子组成的整体
一方的若干个彼此紧邻的有线相连的棋子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棋子的气都属于这个整体,为这些棋子共同享有。

第十条、棋子生存的条件
1、棋子生存的条件
棋子的着点是棋子生存的必要条件,棋子的气(气点)也是棋子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气的棋子能够生存在棋盘上,没有气的棋子不能生存在棋盘上。棋子的着点好比是人的居住用地,棋子的气点好比是人的生产用地。着点是建造房屋安身立足之地,气点是获取物质得以活命之地,棋子的着点与气点合起来就是棋子生存的充分必要条件。
一方的组成为一个整体的若干棋子,相互依存,生死与共——整体有气则大家同存,整体无气则大家共亡。
2、棋子永远生存在棋盘上的条件
棋子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才能永远生存在棋盘上。一方的不会被消灭的气,意为对方不能侵入该气所在之空点来消灭它,若侵入的话将会自取灭亡(在这里,我们应假定该方不会采取愚蠢的消灭自己的气而自杀的行为)。在自然终局时的理想最终局面上,各方的每一块棋子都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从而永远生存在棋盘上。
一般来说,一方的若干棋子组成的一块棋要拥有两个基本眼位才能永远地生存在棋盘上(两个基本眼位包括两个单方眼位;一个单方眼位与一口公气;两口公气,公气也叫做公共眼位),叫做“两眼活棋”。两眼活棋是由“每方每次只下一子”与“没有气的棋子不能生存在棋盘上”这两条基本规则所产生的规律。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一气双活”、“四气双活”或“一眼净活”(如中国古谱“一气双活图”、中国古谱“四气双活图”与Tom网友尸颤现象给出的“一眼净活图”)。

中国古谱“一气双活图”:
├┼┼┼┼┼┼┼┼
〇〇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图中,左下三颗黑子、右下三颗黑子、中下三颗白子都是只有一口公气,这公气却不会被消灭(若一方先下手着子于公气上提走对方的棋子,则在接下来的进程中会被对方在这个局部提光己方的棋子而失败),因而这些黑白棋子也能够永远地生存在棋盘上。
(这个“一气双活图”在应氏计点制围棋规则第十三版中被称为“贝濑尊明”双活图,笔者在计活子规则此前的版本中采用了应昌期先生的说法。在网友们指出了此图出自中国古谱后,改称为中国古谱“一气双活图”。笔者谨向深入研究过此图的贝濑尊明先生、应昌期先生致以敬意。)

中国古谱“四气双活图”:
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
└┴┴┴┴┴┘

感谢网友尸颤现象向我介绍这个双活图!

一眼净活图(由尸颤现象网友提出):
├┼┼┼┼┼┼┼┤
├┼┼●〇┼┼┼┤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〇┴●●〇〇

左下黑4子仅有一眼而净活。

说明:
日本围棋规则中有着“惟目是地,子与单官非地,提子为负地”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有害的愚蠢的。否认棋子的着点也是地,其实质就是不懂得棋子生存的条件。试问,若棋子的着点不是地,棋子又怎能存在于棋盘上呢?若棋子不能存在于棋盘上,它们又怎能围得土地呢?

第十一条、从棋盘上提走无气的棋子
1、提走对方无气的棋子
一方下子后,使对方的若干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对方这些无气的棋子。
过程中,这一方所下的这一枚棋子或包括它在内的这一方的若干棋子也可能暂时成无气状态。但提走对方无气的棋子后,这一方的棋子就有了气,因此它们可以存活在棋盘上。
说明:
若无条件地采用“气尽提走”的规则,在双方棋子同时无气时提走双方无气的棋子(即一方下子后,使对方与己方的若干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双方这些无气的棋子),则围棋的下法会有很大的改变,连打劫都没有了。笔者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研究讨论。
2、提走己方无气的棋子
(1)块子自亡
一方下子后,不是使对方棋子成无气状态,而是使己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己方这些无气的棋子。这样的着法叫做“块子自亡”。
在某些场合下,块子自亡是一种争取主动的战术。
说明:
“块子自亡”引自应昌期先生撰订的《计点制围棋规则》。
(2)颗子自亡
当一方下子后,不是使对方的棋子成无气状态,而是仅使己方所下的这一枚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己方这枚无气的棋子。这样的着法叫做“颗子自亡”。
“颗子自亡”的着法是本规则的禁着(见后文),但它可以作为一种方式来表示下子的一方中途认输。

第十二条、盘内棋形与全局棋形
(1)盘内棋形
棋盘内的黑白棋子与空点组成盘内棋形。
(2)全局棋形
盘内棋形加虚着之子(下虚着时着于棋盘边界线外面的棋子)组成全局棋形。

说明:
棋盒里的子表示活生生的准备投入战斗的人,所以它们都是活子(否则子被下在棋盘上以后它怎么会是活的呢?),因此,不论是实着还是虚着,所下出来的棋子都是活的。实着时,棋子被下到棋盘里,在有气的条件下是活的,气被消灭就死了,死子要从盘内被提出。虚着时,着于盘外的棋子不曾被敌方杀死,故虚着之子是活子。虚着之子与被提走的死子,它们之间存在着死与活的本质差异,要区别对待。因此,虚着之子参与全局棋形的组成,而被提之子不参与全局棋形的组成。就是说,全局棋形是由盘内有气之活子及虚着下出来的活子与盘上的空点组合而成。
在笔者心中,是不愿在围棋规则中使用“死亡”与“杀死”这些词语的,文中使用了它们是向强大的习惯势力作出让步,实属无奈。在这里,用“逃离”或“被俘”来代替“死亡”,用“迫使对方逃亡”或“将对方俘获”来代替“杀死”才是笔者的本意。
(请阅《论围棋的精神》一文)
又,第五条的附文《围棋科幻片的脚本(为争取生存权利而斗争)》中写道:
全局棋形,是黑星球与白星球的人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绿星球而获知的全部信息,包括棋盘上的黑白子与空点的数量与分布,还有绕绿星球飞行的虚着之子(毫无疑问,在关注战事的黑白两个星球的人们所看到的全局战况中,那些绕着绿星飞行的飞碟是不会被无视的)——这便是虚着之子参与组成全局棋形的理由。虚着之子也是组成全局棋形的元素,这是本规则独有的见解。

第十三条、禁着——广义的禁止全局同形再现
(1)禁止致使全局棋形同形再现的着手
对局过程中,每方每下一子后,都应创造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全局棋形。全局棋形不断变化,推动棋局向前发展,直至棋局结束。
任何一方着子后,都不得致使某个全局棋形第二次呈现(禁止致使全局棋形同形再现的着手)。全局棋形同形重现意味着棋局出现停滞或倒退,本规则以禁倒退为理由禁止致使全局棋形同形重现的着手(因虚着改变全局棋形,故本条款只禁实着)。
(2)禁止致使盘内棋形同形四现的着手
任何一方着子后(包括实着着子于盘内与虚着着子于盘外),都不得致使某个盘内棋形第四次呈现(禁止致使盘内棋形同形四现的着手)。本规则为确保终局,禁止致使盘内棋形同形四现的着手。
(因实着有可能致使盘内棋形同形再现,而虚着必定致使盘内棋形同形再现,故本条款既禁实着又禁虚着。按虚着之意义,棋局在双方连续两虚着后仍应继续进行,而在双方的连续两虚着后某个盘内棋形已经同形三现,这就是说,盘内棋形同形三现应当被允许。因此,最节约的规则应当就是“禁止致使盘内棋形同形四现的着手”了。)

说明:
围棋规则中关于打劫的规定,其实质正是禁止倒退。
禁止致使全局棋形同形再现的着手这一条规则抓住了劫争的本质,既简单又合理,不仅对打劫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还“一网打尽”地解决了长生、假生、双提二子、多劫循环等千古难题,消除了因棋形反复循环不能终局而判为无胜负的各种情形。

图二:劫
6├┼┼┼┼┼┼
5├┼┼○●┼┼
4├┼○●┼●┼
3├┼┼○●┼┼
2├┼┼┼┼┼┼
1└┴┴┴┴┴┴
_abcdefg

白1下在e4,提走一枚黑子,致使棋盘上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形,棋局向前发展。接下来,黑2立即下在d4,反提白1之子,致使棋局退回到白1下子前之局面。
黑2就是使棋局倒退的着手。本规则以禁止倒退为理由,禁止黑2之着。

“禁止致使棋局停滞或倒退的着手”可解决长生、多劫循环、双提二子、送二还一等循环棋无法终局的难题。它在操作上很方便,棋手们只要记住下面的的顺口溜,找一、二个案例研究一下便可。顺口溜如下:
三劫长生双提二,
先攻有利理应当;
送二还一己不利,
四劫循环看实战。

其中,四劫循环的情形非常复杂。最初,我以为它也像三劫循环一样是先攻者有利,后来在同棋人棋事的网友十二木叶、Wantgo等讨论中认识到有时先攻者也不会占到便宜,而劫争的结果是双活。于是,我便以为四劫循环的情形一定是双活,再后来经陈祖源先生指教,又进一步认识到也不一定是双活。甚至会有这样的棋形——只有一方有条件握有先攻之利。看来,四劫循环的情形惟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战中按照本规则来解决。
虽然循环四劫极为罕见,但在职业棋士的对局中也曾多次出现过。笔者认为,职业棋手出于敬业的责任,理应对它认真地加以研究。
笔者在此向网友十二木叶、Wantgo致谢!向陈祖源先生致谢!


关于循环棋的简便操作法

关于循环棋,应昌期先生独辟蹊径,提出了“除穷任择,变穷打劫”、“劫分争搅,越环禁搅”,解决了循环棋无法终局的难题。因本规则采用“禁全同”,故对应氏规则不在这里介绍。

陈祖源先生提出了简便的操作法来处理循环棋,如下:

禁止全局同形再现其最常见的形态为打劫。一方提子后,另一方不可以立即回提,否则将导致全局同形再现。双方轮流在盘上其他地方变着一手或虚着的方式,反复争取提回,称为打劫,变着或虚着称为找劫材。三个以上的劫关联在一起循环,为循环劫,类似的还有如长生等其他形式的循环棋。其性质同打劫,如要争取提回,理论上也应在循环以外变着一手或虚着(找劫材)。
(陈祖源先生的原文中没有虚着,虚着是笔者按广义禁全同写入其中的。)

关于颗子自尽与块子自尽
(1)颗子自尽
颗子自尽是使棋局停滞的着手”——提走一方自尽的颗子后,棋局便回复到该方下子前的局面而停滞不前(可以说,停步不前也是一种倒退),故为禁着。
当一方蓄意下出禁着后,应判负。故颗子自尽的下法可以用来表示下子的一方中途认输。
(2)块子自尽
连成一体的两个或更多个棋子叫做块子。块子自尽改变全局棋形,为可着。块子自尽是打劫时找劫材的着法。
(块子自尽为可着是劫材,系应昌期先生所创所倡)

关于本条规则的简化
为使规则简明易懂、便于操作,可将本禁着规则简化为“在黑白双方连续的两着棋内,禁止使棋局停滞或倒退的着手”,只解决常见的打劫和颗子自尽问题。对于极少出现的长生劫、循环多劫、双提二子、送二还一等,可判为和棋。
(将本条规则简化的意见是灯笼居论坛的网友二十四郎提出的,在此向灯笼居的朋友们致谢!)


鸣谢
在计活子围棋规则2010年冬季版中,相应的条款是“在同一盘内棋形下双方累计下出四虚着时强制终局”。2011年初,Tom棋友论坛的网友尸颤现象给出了“送三还二”围棋诘图,指出我那四虚强制终局同两虚终局一样,也会致使对局夭折(指劫争未解消而终局);此前,序列号网友的“无法解消的单劫”诘图更为奇妙,该劫各方均可提但提后均不敢粘,按四虚终局同样会致使对局夭折。我爽快地承认了这个事实,接受了这个严厉的批评。
“对局夭折”正是我本人对“两弃(或两虚)终局”的批评,而序列号与尸颤现象对我那“四虚终局”作出了同样的批评,这个批评好!它激发了我的创造热情与使命感。笔者本人一向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和攻克难关的能力,基于长期的积累,灵感就必定要涌现。于是,我很快就提出了新的设计——广义的禁全同!终于完美地解决了“对局夭折”的难题。
可以有把握地认为,广义禁全同是围棋规则走向完善的重要里程碑。在此,本人谨向Tom棋友论坛的尸颤现象、十二木叶、序列号及参与讨论的网友们致真诚的感谢! “网友是良师,教我改文章”,是我的心里话。感谢网友们的赐教!


第十四条、自然终局
“子多为胜”是计活子围棋规则计算胜负之准则。子多为胜——就是最终在棋盘内存活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子多为胜”之准则产生于围棋的目的——使己方棋子尽量多地生存在棋盘上。
在“子多为胜”的计活子围棋规则下,棋局自空枰开始,白先黑后,轮流下子,实着不利可下虚着,一直进行下去,直至任何一方都不再下了,双方以语言、手势或其它方式进行交流后,都表示从此永不再下了,棋局便自然而然地终止了。这样的终局叫做自然终局。
通常(这里只考虑正常的情况),当轮走方看到下实着将会自取灭亡而不能再下实着了,下虚着来改变全局棋形也毫无意义,再也无棋可下了,这时,该方应以语言、手势或其它方式向对方作出提议终局的表示,若对方对局面作出了与轮走方同样的判断,同意就此终局,则棋局自然终止。若轮走方提议终局,另一方反对时,则提议方应下出一手虚着,再由另一方下出实着,此后,棋局继续进行,直至自然终止。
自然终局时,棋盘上的黑白棋子都是活子,棋盘上的空点都不是活子。

说明:
在职业棋手间的对局中,棋手们都是采用协商的方式来实现终局的,尚未见过自然终局的任何例子。自然终局虽说在实战中几乎不会出现,但在理论上具有基石般的意义。

第十五条、最终局面
自然终局时的局面叫做最终局面。最终局面包括“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的最终局面”两种情形。笔者个人认为,中国唐代以前的“两溢之棋”(即两溢局面)就是理想的最终局面。

1、两溢局面
棋手为争取胜利而对局,按“子多为胜”这判定胜负的准则,自空枰开始,白先黑后,轮流下子,实着不利可下虚着,一直进行下去,直至棋盘上已不能再多下一子,否则便会有子从盘内溢出(被提出)而对下子方不利,像这样进行到底时便会使棋盘上呈现出“黑白两棋皆下满而欲溢,又因保有眼位而不溢”之局面——这样的局面,叫做“两溢局面”。
(我们应假定对局者双方皆具有一定的围棋知识且智力与情感皆为正常,不会下出自取不利的棋着,即不会自杀也不会自灭一气被对方杀死。)
具体地说,两溢局面是指这样的局面:
(1)盘内的黑白棋子都拥有眼位或公气而存活(一方棋子围住的一个空点是该方的一个眼位,与双方棋子相邻的空点叫做公气即双方共同享有的气);
(2)任何一方单独拥有的每一个眼位都不会被对方消灭,对方若着子于其上只会落得“颗子自尽”的下场而自取不利;特殊情况如“一眼净活图”,对方虽可着子于这个眼位上提走这些净活的棋子,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会被杀大块棋子而失败。
(3)任何一方单独拥有的每一个眼位都不能被己方填入棋子而消灭,任何一方若自填眼位将会致使己方的若方棋子接下来被对方提走而自取不利;
(4) 双活棋中任何一个公共气点都不会被任何一方着子于其上而消灭,双活棋中一方的棋子通常有两口公气或一口公气一个眼位,若一方着子于公共气点上,则会致使双活棋中的己方棋子接下来被对方提走而自取不利;特殊情况如一气双活图,双方只有一口公气,但先动手提走对方棋子的一方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被杀而失败,因此任何一方都不会着子于那一口公气上;“四气双活图”也是先下手着子于气点上的一方会被杀而失败。总之,任何一方都不会着子于任何一个公共气点上,否则会自取不利。
两溢局面中的眼位与公气,叫做“基本眼位”。基本眼位是棋子存活在盘内的充分必要条件。
在两溢局面上,各方存在于棋盘上的棋子数量已确定下来,并取得了最大值;同时,各方的眼位数量也已确定下来,并取得了最小值;因双方都不能再下实着了,故棋盘上双方的棋子数量和眼位数量都不会再有增减。

说明:
笔者个人认为,本文的“两溢局面”就是《敦煌棋经》所记载的我国先唐时期的“两溢之棋”。《敦煌棋经棋制篇第六》的原文是:“棋有停道及两溢者;子多为胜。”
详情请阅笔者的文章《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

2、理想的最终局面
在正常情况下,棋局一直进行至盘内再无可着子的空点(任何一方若下则自取不利),双方都无棋可下而不下并表示从此永不再下时,棋局便终止了,是为正常的自然终局。正常的自然终局产生理想的最终局面,正常终止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理想的最终局面就是两溢局面(前文已有描述)。
对理想的最终局面,再作如下描述:
黑白两棋的边界已经确定;
盘内所有的黑白棋子都是永远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
盘内所有的空点都是棋子的基本眼位(包括单方眼位或公气),都是永远不会被对方消灭的气;各方的每个基本眼位都是必不可少的,己方不能为多活一子而着子于其上,否则会被对方提走整个一块棋。就是说,在理想的最终局面上,每个空点都是作为“恒气”(永恒不灭之气)而存在。
(我们应假定对局者双方皆具有一定的围棋知识且智力与情感皆为正常,不会下出自取不利的棋着。)
关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描述,简单说就是:盘上皆是活子;边界已经确定;各方不能再下;子数再无增减。

笔者个人认为,本规则所定义的理想的最终局面,就是先唐时期双方皆无路可走的“两溢之棋”,即黑白两棋皆为“溢满”之局面——黑白两棋皆填满而欲溢,又因保有基本眼位而不溢。

图三:理想的最终局面(两溢局面)
7┌●┬●●○┐
6●●●●○┼○
5●●●○○○○
4●●●●○●○
3○○○●●●●
2○○┼○○●●
1└○○○○○●
﹢abcdefg

在理想的最终局面上所有的棋子都是最终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所有的空点都是棋子的气,气是地但不是子也不能被认为等同于活子。

3、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在非正常情况下,盘内尚存可着子的空点,一方或双方有棋可下但双方皆不下并表示从此永不再下时(对局者误以为已无棋可下或不愿再下),棋局便终止了,是为非正常的自然终局。非正常的自然终局产生非理想的最终局面,非正常终止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非理想的最终局面,非理想的最终局面就是非两溢局面。

图四:非理想的最终局面(特例)
7┌┬┬┬┬┬┐
6├┼┼┼┼┼┤
5├○●┼┼┼┤
4├┼●○┼┼┤
3├┼┼┼┼┼┤
2├┼┼┼┼┼┤
1└┴┴┴┴┴┘
﹢abcdefg

至如图局面,黑白双方皆表示从此永不再下了,棋局也就此终止。以人为本,尊重棋手的意愿,是围棋规则的基石。

在非理想的最终局面上所有的棋子都是最终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所有的空点都不能被认为等同于活子。

第十六条、活子多胜
棋局理应按照最终局面来计算胜负。在最终局面上(包括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最终局面),按“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子多为胜——就是在最终局面上存活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在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上,黑方有22子,白方有21子,判黑方(盘面)胜1子。
请注意,黑方的2个留作恒气的眼位与白方的4个留作恒气的眼位在数子时未计入。这些留作恒气的基本眼位是棋子的气而不是子,故于数子时理应不计。
在图四所示非理想最终局面上,黑白两方子数相等(各有2枚活子),为和棋。

对照:

图三:
7┌●┬●●○┐
6●●●●○┼○
5●●●○○○○
4●●●●○●○
3○○○●●●●
2○○┼○○●●
1└○○○○○●
﹢abcdefg

按活子多胜的计活子规则,眼位是留作恒气的地,不是子,数子时不计入,黑有22颗活子,白有21颗活子,盘面黑多1子,黑胜;按地多为胜的中国现行规则,眼位是地,数子时要计入,黑有24子,白有25子,盘面白多1子 (子,表示点),白胜。
本例,胜负互相颠倒了。


第十七条、判定终局
1、当一方违反规则时,根据情况,可判该方“违反规则负”。判一方负时,棋局随之终止。
2、一方中途认输时,判对方获胜,棋局随之终止。
这一条,不仅适用于大道自然这一章,而是适用于整部计活子围棋规则。在大道从简与大道至简等章节,不再重复提及。

说明:
大道自然这一章,适用于初学者(初学者应先学会自然终局,待到入门后再去学习协商终局与“子路皆子”的概念)。
建议初学者使用7路或9路小棋盘,一人一手地将棋局一直下到底,实着不利可虚着,直至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为止。


歌诀(第四章、大道自然)

空枰开局,轮番出手。
手分着弃,着分虚实。
气尽棋亡,全同两禁。
自然终局,子多为胜。


附 古老的原始的简单的计活子围棋规则

世界最古老的围棋文献《敦煌棋经》上有“子多为胜”的记载,据此可知,自尧造围棋至如今,围棋有史以来终局后数子计算胜负的第一局,毫无疑问一定是存在的。可以有理由猜想,那开天辟地的一局棋必定下在通国之善弈者弈秋之前,或早,会在尧舜禹时期;或晚,就在夏商周时期。
那时的围棋规则,不可能明确详细逻辑严谨,更不可能有“禁全同”,只能是原始的简单的一些约定。

笔者在梦中穿越时空隧道,在尧舜禹夏商周时空寻觅求索,见到了那两位下子多为胜第一局围棋的先贤。按照先贤口述,写下了古老的原始的简单的计活子围棋规则如下:
1、使用6路或7路棋盘,两色棋子;
2、一方先下,一方随后,轮流将一子着于盘内空着的交叉点上;
3、一方着子后将对方若干棋子完全围住后,提走对方被围死的棋子(即今人所谓尽敌气提);
4、甲方提乙方一子后,乙方不得立即着子于被提子的空点上提走甲方刚才所着之子(即后人所谓打劫时不得立即回提,其实质是禁全同);
5、下到一方不能再下时,另一方可连续着子;待到双方都不能再下时,这一局棋便下完了(即今人所谓自然终局);
6、棋下完了,便数子计胜负,盘内子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即敦煌棋经所谓“子多为胜”,此为计活子围棋规则之根本)。


第五章、大道从简
人类的天性是厌恶烦琐哲学的。当人们懂得了“盘面无争”的概念后,就不必一人一手地走到底,一直下到“两溢局面”即“理想的最终局面”了。
棋局在盘面无争时可适时地休止,然后,通过“做棋”来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或与之等价的简易局面(人们可在中国历代古谱中看到,棋局在休止后都是要做棋的,做棋后才算终了)。因此,一局棋应分为“争棋”与“做棋”两个阶段。对局从空枰开始至盘面呈现出无争局面时而休止为第一阶段,叫做“争棋”(休止后若对局双方发生分歧,应实战解决。如是,则此前的休止被废除,恢复对局,至再次休止)。从休止至终局为第二阶段,叫做“做棋”(做棋,就是将无争局面做成理想的最终局面或与之等价的简易局面)。做棋,其实质就是棋局以无争的“做”的方式继续进行并进行到底。
“做棋”不同于“下棋”,做棋时勿须将“气尽提子”视为僵硬的教条一直下到气尽才去提,而是直接将双方共同确认的死子一次性全部提走;提走死子后,若要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也勿须一方一手地轮流着子,而是在保留了基本眼位的前提下一次性地填满棋盘;提走死子后,也可省略填满的手续而使棋盘上呈现出与理想的最终局面等价的简易局面(见后文“大道至简”)。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或与之等价的简易局面而终局。


第十八条、理想的无争局面
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全局的形,叫做理想的无争局面:
1、棋盘上每一部分黑、白棋子的死活都已确定(棋局一直进行下去,最终不可避免被提走的是死子,最终能生存在棋盘上的是活子)。在正常行棋的情况下,这些棋子的死活已经注定,不会发生改变。
2、各方棋子所围住的每一块地盘都已完全巩固,对方棋子再也无法侵入(在正常行棋的情况下,若侵入的话将无法避免被提走的下场)。
3、黑、白两方的每一块活棋的边界都已确定(收完官子,单官也要收完)。
4、在某些少见情形下,各方单独持有或掌控的空点都已完全巩固,确立了在其上生存棋子的单方权利。
(1)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有权占领的空点
双活棋中,在公气之外尚有单方有权占领的空点(单方有权的官子)存在时,这些空点的命运已经确定——其上最终可以生存该方的棋子,另一方无法争夺。
(2)单劫的持有方在劫材有利时不粘劫
单劫的持有方在劫材有利时不粘劫而有权在实际上获得在那个劫空上生存一子的权利。对方因劫材不利而无法打赢这个劫来夺取它,故这种情形下的单劫不具可争性。

图五:理想的无争局面
7┌●┬●●○┐
6├●●●○┼○
5├┼●○○○○
4●●●●○●○
3○○○●●●●
2○┼●○○●●
1└○○○○○●
_abcdefg

本局白先,各21着,黑42后呈现如图局面,盘面无争。
棋局过程中白方提取黑子1枚,黑方提取白子1枚。无争局面上,黑方有死子1枚(c2处)。

说明:
本规则所定义的理想无争局面要求收完官子,单官也要收完(在这方面与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相同)。因为一方每收一个单官都使己方多存活一枚棋子,所以收单官是有意义的。此外,收完单官就使黑、白两方的每一块活棋的边界都得到确定,这也是有意义的。
吴清源先生认为应该收完单官,因收单官紧了活棋的气,而某些侵入围空或事关死活的手段要待到紧气后才能施展。笔者完全赞同吴先生的这个好见解。
(但,在采用艺术化围棋的规则时,可以不收单官。见后文)


第十九条、同意休止与协商终局
当棋局进行到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无争局面时,若对局者有一定的水平,他们便能在此时预见到理想的最终局面,知道它必定会出现,看清了它所包含的与胜负相关的全部信息,并且认识到这个胜负的结果已经不可改变(对局者所预见的理想的最终局面不是惟一的盘内棋形,但它们在计算胜负时彼此等价,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基本眼位的位置有所不同而已),这时,棋局若继续进行下去,只不过是下些冗着而已。对局者在这样的预见和认识下,为了简化行棋过程,双方同意在此时结束争棋使棋局休止。
同意休止后,双方要就终局问题进行协商。若达成共识,则按共识来实现终局。实现终局时,先要做棋,做棋时,先要清除死子,然后在各方的地盘中填入活子,直到填满为止(但要为活棋保留基本眼位)。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对局者所预见到的理想的最终局面而终局。若采用简便算法,则应将棋做成与算法相应的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见后文)。

说明:
当棋盘上呈现“理想的无争局面”,且对局者双方皆作出了正确的预见与判断而休止时,休止后协商时便可达成共识而通过做棋来实现终局;当棋盘上尚未呈现“理想的无争局面”而休止时,或者当对局者双方中有一方或两方作出了错误的预见与判断而休止时,做棋计算时,双方便会发生分歧。


第二十条、恢复对局,实战解决
对局休止后,在清理死子、做棋和计算胜负时,对局者双方若出现意见分歧(如某些棋子是死还是活,某些空点上是否可以生存某方的棋子等),应恢复对局实战解决。一切分歧都将在棋局继续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实战而得到解决。

第二十一条、同意休止的实际操作
1、当轮走方认为盘面已呈现无争局面,无意再着子下冗着而向对方提议休止时,应不着子(既不下实着又不下虚着)而以语言、手势或其它约定的方式来向对方作出明确的表示;另一方若同意就此休止时,也应同样地向对方作出明确的表示。当轮走方提议休止,另一方同意休止时,棋局为同意休止。
说明:
为简化程序,双方连续放弃而未作声明时,应被默认为同意休止。
2、当轮走方提议休止,但另一方拒绝时,应要求轮走方下出一手虚着,再由另方着子,棋局继续进行。
3、当轮走方下出虚着时,此虚着表示他认为棋局应继续进行;当双方连续下出虚着时,此连续虚着表示他们皆认为棋局应继续进行。因此,在任何虚着后棋局都不得休止而应继续进行(按广义禁全同规则,禁着除外)。
请注意,虚着不应被视为提议休止或同意休止的表示,本规则采用“两弃休止”,拒绝“两虚休止”的说法。
4、棋局休止后,若双方在做棋和计算胜负时意见分歧,应废除关于“棋局休止”的协议,恢复对局实战解决。恢复对局时,原则上,本规则要求对局者双方按原顺序各下出一手虚着来改变全局棋形,再由轮走方着子,棋局继续进行,直至再次休止;实际上,为求简便,这两手虚着也可以根据情况(在对局者双方皆无意下虚着时),由裁判员代下。
5、同意休止后,若对局者又忽然发现了某些手段致使盘面仍有可争之棋时,可以恢复对局来实施这些手段。若是提议休止的一方先发现了这手段,恢复对局时由提议方先下;若是接受提议同意休止的另方先发现了这手段,恢复对局时应要求提议方先下出一手虚着,再由另方续下;若无法判定是哪一方先发现,则不准双方再下,应按双方未发现该手段时的认识来做棋计算。

说明:
(1)只有轮走方有权提议休止。
(2)双方连续放弃而未作声明时,应被默认为同意休止。休止与终止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休止后,还要协商终局,要清理死子和做棋,然后才算终止;而终止后,则一切都结束了,最终局面出现了,盘内子皆为活子,盘内空点皆不能被看作等同于活子,不再有双方协商、清理死子和做棋了。


第二十二条、将棋做成理想的最终局面而终局
同意休止后,要按照对局者双方的共识将棋做成其共同预见到的最终局面。通常,当对局者双方皆做出了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

做棋的步骤如下:
1、清理盘内死子
从棋盘上提走各方的死子。
2、保留基本眼位
棋子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才能永远存活在棋盘上。为了棋子的生存,要为棋子保留其生存所够用的且必需的留作恒气的空点(恒气,即不会被消灭的气)——这样的空点,叫做基本眼位。
通常,一块独立的活棋,要在它所围的地盘上保留两个不相邻的空点作为基本眼位;一方的一块围住若干空点(若干空点,指1个空的单眼或清理死子后的大眼)并与对方棋子共有一口公气的活棋,要保留一个所围空点作为其基本眼位;公气叫做公共眼位,作为公气的空点也要保留下来作为双方的基本眼位。
基本眼位要保护起来,任其空虚,不得有棋子存在于其上。
3、填入活子
在保留基本眼位的条件下,各方在各自拥有(拥有,含围住、持有、掌控)的地盘上填入己方棋子,直至将基本眼位除外的其余空点填完为止。
(请注意,本规则在保留基本眼位条件下的填完与应氏规则不留眼位之填满,两者的性质在根本上是不同的。)
当一方的棋子已经用光,但其所围地盘上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尚未填完时,这一方可借用另一方的棋子。显然,另一方的被借用棋子应视为这一方的棋子。
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此时,棋局终止,按“子多为胜”之准则计算胜负。
(计算胜负的简便算法与简易的理想最终局面见后文)

第二十三条、在非理想最终局面下的终局
棋局休止后,要按照对局者双方的共识将棋做成其共同预见到的最终局面。对局者双方在确认无争局面时有一方或两方产生错误,双方在有错误发生的情形下使棋局休止,是为非正常的同意休止。非正常休止后,若对局者双方进一步达成错误的共识来将棋做成为非理想最终局面而终局时,应以人为本,尊重棋手的选择,承认该非理想最终局面为事实上的最终局面,仍按前述“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
(这一条规则是在同棋人网友吹花压酒讨论后写下的。吹花压酒提出了一个在他本人的实战中出现过的案例——一个对局者出现误判且达成共识而协商终局的案例,笔者为解决这一类案例而写下本条规则,在此向吹花压酒网友致谢!)


关于第五章的说明:
大道是从简的。但在从简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开始便达到至简的完美地步。
本章所给出的同意休止及休止后协商终局时填入活子而获得“两溢局面”的“做棋”手续,同一方一手地进行到底的“下棋”过程相比,要简便得多。但是,在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围棋已具备了返朴还淳的条件。因此,大道从简这一章又恰恰适用于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的棋局——电脑在1秒钟内便可搞定其填子做棋及数子计算等操作手续。并且,大道从简这一章也可适用于职业棋手间正式比赛的棋局——其填子做棋及数子计算等操作手续由裁判员来实施并完成(使用应氏棋罐会使计算变得方便又快捷)。


歌诀(第五章、大道从简)

无争休止,协商终局。
清理死棋,填入活子。
保留眼位,填满为止。
两溢局面,子多为胜。



VIP栏目详细介绍(含资源下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9: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VIP栏目详细介绍(含资源下载)
第六章、计活子规则的两个版本
对局从空枰开始至盘面呈现出无争局面时而休止时,对局者双方下出的实着(着子于盘内)手数常常会不相等。最常见的情况如,过程中双方无虚着,先下的白方收后时(收后,指在争棋阶段某方下出的最后一手有价值的棋,包括单官即价值为1子的官子,非单官即价值大于1子的官子,以及粘劫、补棋等),白方比黑方多下了一手实着;较常见的有先下的白方在黑方虚着后粘劫收后时,白方比黑方多下了两手实着;后下的黑方在白方虚着后粘劫收后时,黑方比白方多下了一手实着。还有罕见的一方比对方多下了很多手实着的情形,不在这里列举了。

先下的白方收后时(此前双方无虚着),产生了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争棋过程中白方比黑方多下了一手实着,白方是否应贴出1子来对黑方作出补偿呢?(请注意,中国与日本两国现行规则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
进一步广而言之:
争棋过程中,若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这一方是否应贴出n个子来对另方作出补偿呢?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由此产生计活子规则的两个版本,即律法版与艺术版。按律法版,多下方不贴子;按艺术版,多下方要贴子。


第二十四条、多下贴子与多下不贴子
1、多下贴子
两弃休止前的对局过程中,若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这一方应贴出n个子来对另方作出补偿。
(请注意,本规则只适用于两弃休止前的对局过程。休止后,若协商不成而恢复对局实战解决时,不采用多下贴子的规则。)
多下贴子的规则,其合理性难以论证。但采用此规则后,可致使围棋艺术化(笔者猜想,唐代围棋规则就是如此)。
采用多下贴子的规则时,棋手下冗着无所获,下废棋要被罚。无冗着无废棋,围棋便走向了艺朮化。
(1)下冗着无所获
在这个规则下,棋手可以不必收完不会产生任何变化的无聊单官(当一方不愿收无变化的单官时,若另一方坚持要收,这一方便以虚着应对之,在多下贴子规则下,另一方即便收走了全部无聊单官也不会获得任何利益),这就产生了“距离美”或“未完成美”。当然,能产生变化的有紧气手段的单官还是要收的。
(2)下废棋要被罚
当棋德不高的棋手在自己实空中填子,以消耗对方时间来耍赖时,他每填一子便会被要求贴1子,相当于被罚1子;不必补的棋也去补一手时,也会被要求贴1子,相当于被罚1子。

计活子围棋规则艺术版采用本条“多下贴子”的规则。

2、多下不贴子
对局过程中,若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是这一方自己争得的权利,这一方不应贴子来对另方作出补偿。
多下不贴子,它虽然合理,但它对棋手下出冗着或废棋的举动不给予处罚,允许冗着与废棋,就使围棋缺乏艺术性与距离美,有如机械般死板,不是人们的最爱。

计活子围棋规则律法版采用本条“多下不贴子”的规则。


第二十五条、关于负着
负着分为A类负着与B类负着两种:
1、A类负着
一方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一枚己方棋子——这便是该方下出的一手A类负着。下A类负着取下一子所产生的一个空点视为单官由双方均分,每方分得半子。
一方下出一手A类负着,就使该方贴出了1个子。
2、B类负着
一方从己方棋子所围地盘中取下一枚己方的棋子——这便是该方下出的一手B类负着。下B类负着取下一子所产生的一个空点成为该方自己的一个“路点”。一方的路点,是最终能有该方棋子生存于其上的空点,可将“路”(路点简称为路)与子等同看待。
一方下出一手B类负着,并未使该方贴出1个子。

说明:
(1) A与B两类“负着”,可分别用于实施“多下贴子”与“多下不贴子”操作。
(2)不论是A类或B类负着,都可以在棋局休止后协商做棋时被用于将棋做成“等子局面”,而等子局面乃是等子比路法的必要条件。
(3)采用数路法(等子比路法)来计算胜负时,负着取下之子不应于做棋时回填。


第二十六条、艺术版与律法版
1、艺术版
(1) 两弃为界
艺术版以两弃为界,将棋局分为两弃休止前的对局与两弃后的恢复对局(实战解决)这样两个阶段。在休止前的对局过程中,采用“多下贴子”的规则;在实战解决过程中,采用“多下不贴子”的规则。
(2)以A类负着来实施“多下贴点”
两弃休止前的对局过程中,若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这一方应在做棋时下出n手负着来贴出n个子。在自然终局(见第四章,大道自然)与休止后将棋做成两溢局面(见第五章,大道从简)的情形下,在下负着所产生的n个空点上,应等量地填入双方的棋子,填前或填后若剩余1个空点,应视为其上有半个黑子半个白子。
说明:
按艺术版来下棋时,在两弃休止前,可以不必收完单官;不必补的棋若去补一着的话,会损一子;劫材有利时若粘上最后那个单劫,也会损一子;收占单方权利的单官时,每收一个便损一子;若一方在自己的实空中填子,每填一子便会损一子。

2、律法版
(1)无两弃为界,全过程采用“多下不贴子”的规则。
(2)在自然终局(见第四章,大道自然)与休止后将棋做成两溢局面(见第五章,大道从简)的情形下,勿须动用B类负着。
(A类负着与B类负着在简便的数路法中的运用,见第七章大道至简。)
说明:
按律法版来下棋时,在两弃休止前,要收完单官;不必补的棋若去补一着的话,可以不加思索地去补,不会损一子;劫材有利时若粘上最后那个单劫,也可以粘上,不会损一子;收占单方权利的单官时,也不会有任何损失;甚至于,一方即便在自己的实空中填子,也不会受损且不会违反规则。

第七章、大道至简——计算胜负的简便方法
人类的天性是厌恶烦琐哲学的。为避免繁琐,中华民族的先贤,在数千年长时间里上下求索、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我国在先唐、唐宋、明清时期先后产生出三种计算胜负的简便方法。这些简便算法科学合理,已近乎完善,乃是大道至简的经典范例。其中,以明代所发明的富含辩证法思想的还棋头数子法最为优秀。


第二十七条、子路皆子

(1)眼位与基本眼位
眼位:
一个空点被一方的棋子围住,且与这个空点直线紧邻的只有这一方的棋子而没有其它空点或另方的棋子,这个空点就是这方棋子的一个眼位。每个眼位都是棋子的一口气。双活棋中的每一口公气,是双方共有的眼位。
基本眼位:
两溢局面(即理想的最终局面)中的眼位与公气,叫做“基本眼位”。基本眼位是棋子存活在盘内的充分必要条件,其数量是足够的(多1个不必)又是起码的(少1个不可)。通常,每块独立活棋要保留2个基本眼位,双活棋中的带眼的每块棋要保留1个独自拥有的基本眼位,双活棋的公气应视为双方共有的基本眼位。

(2)子路皆子
棋局休止时,对局者已可清晰地预见到两溢局面。清理完死子后,在保留“基本眼位”的条件下,各方的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上能有棋子生存于其上,这些能有棋子生存于其上的空点叫做“路点”, 简称为“路”。具体地说,各方棋子围住的地盘中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就是各方的路点;双活棋中单方权利的官子是有权方的路点;一方劫材有利时不粘劫而持有的打劫处的那个空点是该方的路点。
可以换一句话来说,棋局休止时,在清理完死子后的盘面上各方拥有的空点中,若恢复对局并一直进行到底的话,最终能有棋子生存于其上的那些空点叫做“路”。
黑方棋子的路点能有黑子生存于其上;白方棋子的路点能有白子生存于其上。路点上可以填放棋子,也可省略填子的手续而将路点(视为其上活子的代表)与子等同看待。每个路点都代表能够存活于其上的那一个活子,“路“的实质正是活子。棋局休止了,清理完死子后,棋盘上的子与路(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都是活子——这便是子路皆子。

基本眼位要保护起来留作恒气,要任其空虚,不得有棋子存在于其上。“子路皆子,眼位非子。”是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由此产生做棋数子的基本算法与各种简便方法。


第二十八条、子路合计法(基本算法)
终局后计算胜负时,应将路与子等同看待,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来得出各方活子的总量,再按“子多为胜”之准则来判定胜负——这便是计算胜负的基本算法。
路与子可以互换——从一方棋子的边界线以内取下这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这枚棋子换为己方的一个路点;在一方的一个路点上填放这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这个路点换为己方的一枚棋子;将一方的一枚棋子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该方的一个路点上),便将这枚棋子与己方的一个路点互换了位置。

图六:子路皆子
7b●┬●●○┐
6b●●●○┼○
5b┼●○○○○
4●●●●○●○
3○○○●●●●
2○w┼○○●●
1└○○○○○●
_abcdefg

图中,用字母b(black)标出的空点是黑方的路,表示有权生存在棋盘上的黑子,本例黑方有3路;用字母w(White)标出的空点是白方的路,表示有权生存在棋盘上的白子,本例白方有1路。其余的空点是基本眼位。基本眼位要保护起来任其空虚(留作棋子的恒气),其上不得有棋子存在。这个实事求是的认知便是“眼位非子”(眼位是气是地,但它不是活子)。
省略了填子的手续而将路与子等同看待,本图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是完全等价的。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黑方有22子,白方有21子,盘面上黑方比白方多生存1子,判黑方胜。
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时,可仿照中国棋院现行数子计地法先数出一方的占地数量(其子与空的数量及公气之半),从361减去这一方的占地数量便是另一方的占地数量;从各方的占地数量中减去各方基本眼位的数量(包括单方眼位与公气之半),就得出各方生存棋子的数量。以图六为例,先数出黑方的占地数量为24点,则白方的占地数量为25点(49减去24),再数出黑方的基本眼位数量为2个,白方的基本眼位数量为4个,则黑方生存棋子的数量为22子(24减去2),白方生存棋子的数量为21子(25减去4)。

艺术版,在计算胜负之前,先要履行“多下贴子”的手续。


说明:
计活子规则之子路皆子与中国棋院数子制规则之子空皆地在算法上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前者数子,故扣除非子的眼位;后者量地,故将是地的眼位包括在内(中国棋院现行数子制规则名为数子,实为计地——可谓名不符实)。若按中国棋院子空皆地的算法,这一局棋黑方占地24子,白方占地25子,盘面上白方比黑方多占地1子,判白方胜。两种算法,胜负互相颠倒。
(建议中国棋院学习应氏规则,用“点”来取代“子”作为地的单位)


第二十九条、子的概念的扩充
采用简便方法来计算胜负,做棋数子时就必然要引入子的新概念。因此,产生若干关于子的新名词。
1、路子、局子与活子
表象为空点的路所代表的棋子叫做“路子”;摆放在棋盘上的活子叫做“局子”;一方的路子与局子合在一起就是这方的全部活子。
2、虚子、实子与复子
假想在基本眼位(含公气)上有虚设的棋子存在时,这种假想虚设的棋子叫做“虚子”;相对而言,真实的活子(包括路子与局子)叫做“实子”;虚子与实子合在一起叫做“复子”,好比数学中虚数与实数合在一起叫做复数。虚子应由黑白双方均分。
(实子又叫做“真子”;虚子又叫做“假子”或“块眼子”——基本眼位上的虚拟棋子)


第三十条、简便算法的原理(三种)
由“子路皆子,眼位非子”(局子与路子皆为活子且一方的局子与路子合起来就是该方的全体活子,基本眼位是留作恒气的地而不是子)推出简便算法原理如下:
1、做棋后,若使两方路子数量相等,则两方局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因此,在等路条件下,可比较双方局子的数量来计算胜负。即“等路比子,局子多胜”——此即先唐停路比子法原理。
2、做棋后,若使两方局子数量相等,则两方路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因此,在等子条件下,可比较双方路的数量来计算胜负。即“等子比路,路多为赢”——此即唐宋等子比路法原理。
3、做棋后,若在非子非路的基本眼位上设立虚拟的棋子并将它们平分给双方,使双方拥有的虚子数量相等,这时,将各方的活子(子与路)与虚子合起来称为复子,则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因此,在等虚条件下,可比较双方复子的数量来计算胜负。即“等虚比子,复子多胜”——此即明清停虚比子法原理或曰还棋头数子法原理。
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都是简易的理想最终局面。
将棋做成上述简易的理想最终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分别是“局子多胜”、“路子多胜”(即“路多为赢”)、“复子多胜”。
同一局棋,在本规则的同一个版本(艺术版或律法版)下,不论采用哪一种简便算法,都会得到同样的胜负结果。


第三十一条、停路比子法
停,停匀、停分,意为相等。
停路(这里停作动词用),意为使黑白两方路之数量相等;比子,意为比较两方局子(摆放在棋盘上的棋子)的数量。
停路比子法,通俗地说就是等路比子法。将棋做成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比较两方局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盘面上黑白两方路数相等的局面叫做“停路之棋”,停路之棋是一种与理想的最终局面等价的简易最终局面。
停路比子法是我国先唐时期曾使用过的一种数子法。
(请阅《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一文)

协商休止后,要做棋。做棋的手续如下:
1、艺术版,要履行“多下贴子”的手续。
(律法版无此手续。)
2、从棋盘上提走各方的死子。
3、保留眼位
确认黑白双方每块活棋的基本眼位(包括公气),基本眼位要保护起来任其空虚,其上不得填子,并且要将它们与其余空点加以区分,不得混淆(其余空点为路点)。
4、将盘面做成停路之棋
采用子路互换的手段来将棋做成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即停路之棋。
(保留眼位后,各方围空中其余的空点就是路点。在各方的地盘上填入该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该方的一个路点换成了该方的一枚棋子;取下该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这枚棋子换成了该方的一个路点;将该方的一枚棋子移至该方围地中的某个路点上,便将该方的一枚棋子与该方的一个路点互换了位置。)
5、在“等路比子,子多为胜”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路局面后为终局。等路局面是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
6、局子多胜
在停路局面上,比较两方局子的数量,局子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图七:等路局面(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7b●┬●●○┐
6●●●●○┼○
5●┼●○○○○  做棋后黑白两方各有1路,分别用字母b和w标出
4●●●●○●○
3○○○●●●●
2○w┼○○●●
1└○○○○○●
_abcdefg

本例,做棋后黑白两方路的数量相等(各有1路),分别用字母b和w标出,成为停路之棋。比较两方局子数量来判定胜负。黑方有局子21个,白方有局子20个,盘面上黑方比白方多1子,判黑方胜。
7、返回到子路皆子
若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则黑方有活子22个(21加1),白方有活子21个(20加1)。于是,“等路比子,局子多胜”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可见,本图所示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是等价的。将棋做成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局子多胜”。
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在先唐时期叫做“停路之棋”或“停道之棋”。


第三十二条、停子比路法
停子,意为使黑白两方局子(摆放在棋盘上的棋子)数量相等;比路,意为比较两方路之数量。
做棋后,若使两方局子的数量相等,则两方路的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因此,可将棋做成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比较两方路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盘面上黑白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叫做“停子之棋”,停子之棋也是一种与理想的最终局面等价的简易最终局面。

停子比路法,通俗的说法是“等子比路法”,包括广义(一般)停子比路法与狭义(特殊)停子比路法两种:
广义等子比路法,不拘泥于保留俘子与回填俘子与死子等手续来将棋做成等子局面,而是自由地无拘束地做到这一点(应用应氏棋具可以既简便又快捷),做棋后盘内黑白子数之和与棋局手数无关;狭义等子比路法是通过保留俘子与回填俘子与死子等特殊手段来做棋,偶数终局时,做棋后盘内黑白子数之和与棋局手数相等。

一、广义(一般)停子比路法
具体操作手续如下:
1、勿须保留俘子
在争棋过程中,勿须保留各方从棋盘上提走的棋子。
2、艺术版,要履行“多下贴子”的手续——休止前的过程中,当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时,这一方要在休止后,下出n手A类负着,即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己方的n颗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视为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均分。
常见的情形是先下的白方收了最后那一个单官(即白方比黑方多下n手实着,且n=1),这时,白方应下出一手A类负着来贴出1子。
(律法版无此“多下贴子”的手续。)
3、提走盘内死子
休止后,双方共同确认棋盘上各方的死子,并将它们提走,放回同色子的棋罐内
4、将棋做成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使用应氏棋罐,事前应确认黑白各有181子,做棋时,应使全部棋子在盘内或者在罐内。清理完死子后,根据情况在罐内保留数量适度且彼此相等的黑白棋子,并将各方的其余棋子全部填入到各自的围空中,就将棋做成了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成为“停子之棋”(即等子局面。因黑白各有181子,故两方罐内子数相等时其盘内子数也必相等)。
5、将路点聚拢到一起
在填后的等子局面上,将各方的一些局子与路点的位置互换,将各方的空聚拢在一起并适当调整形状(如做成矩形等),就使计数更方便。
6、为活棋保留其基本眼位
做棋后,要在各方活棋的围空中保留其基本眼位。
7、终局
在“等子比路,路多为赢”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为终局。等子局面是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
8、用比路法来计算胜负
在停子之棋(即等子局面)上分别数出黑白两方路(代表子)的数量来进行比较,路的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请注意,各方棋子所围的空点叫做目,在目中保留基本眼位后,其余的空点就是路。所以,数路时要从各方的围空中扣除其基本眼位。
9、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将各方“路”(代表子)的数量与盘内活子的数量相加,便得到各方活子的总量。于是,“等子比路,路多为赢”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从数路法中可以获得将子与路合并计算的数子法的结果。

以7路棋盘的一局棋为例,说明如下:
使用7路棋盘时,黑白棋罐中应各配备25颗棋子。图五所示之例,白先,各21着,于黑42后休止。本例,休止后做棋时,令两方的棋罐内各留下5颗子,此后将各方其余棋子全都填入到各自的围空中,就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填后,盘内黑白棋子各有20颗),如图八。

图八:等子局面(其一)
7b●#●●○#
6b●●●○#○
5●#●○○○○ 填后,两方的棋罐内各留下5颗子,
4●●●●○●○ 盘内黑白棋子各有20颗
3○○○●●●●
2○w#○○●●
1#○○○○○●
_abcdefg

在图八所示等子局面上,用符号#标记的空点是各方活棋的基本眼位,用字母b标记的空点是黑方的路点(代表黑子),用字母w标记的空点是白方的路点(代表白子)。本例,黑有2路,白有1路,黑方盘面多1路获胜。
将棋做成等子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路多为赢”。
若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则黑方有活子22颗(20颗局子加2颗路子),白方有活子21颗(20颗局子加1颗路子),黑方多活1子获胜。这里,“等子比路,路多为赢”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可见,本图所示等子局面(其一)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是等价的。


二、狭义(特殊)停子比路法
1、狭义(特殊)停子比路法之律法版
具体操作手续如下:
(1)保留俘子
在争棋过程中,要保留各方从棋盘上提走的棋子。
(2)平衡手数
棋局休止时,要考虑收后问题,即哪一方下了最后一着棋。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由白方下出一手B类负着来平衡手数并实现偶数休止。即由白方从自己地盘内取下1颗白子,将一子转换为1路。按律法版,多下不贴子,这一手B类负着并未使白方贴出1子,白方利益无损失。
白方这一手B类负着使白方的手数减1并使棋局的总手数减1,可以平衡双方的手数,致使双方着手相等。平衡了手数,实现了偶数休止,便可通过回填死子与虚着之子来将棋做成等子局面。
(请注意,在数路法中,白方这一手B类负着将一子转换为1路,清楚地表明了先下的白方在收到最后那一个单官时,有1子利益。)
(3)确认死子
双方共同确认棋盘上各方的死子。
(4)保留眼位
在各方活棋的围空中确认并保留其基本眼位——将空点(目)区分为路与基本眼位两类,承认基本眼位的客观存在并将其保护起来。
(5)回填做棋
平衡了手数后,各方把对局过程中被提取的己方棋子和盘面上己方的死子以及走虚着时下在棋盘边界外面的己方棋子填放到各自的路点上,就将棋做成了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叫做等子局面。
回填做棋时请注意两点:
其—、留作基本眼位的空点上不得填子;
其二、B类负着所取下之子不应回填。
回填做棋后,各方局子的数量恰为棋局总着数的一半(这里所说的棋局总着数包括了做棋时所下的那一手B类负着,它使总着数减掉1。)
(6)终局
在“等子比路,路多为赢”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为终局。等子局面是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
(7)将路点聚拢到一起
回填做棋后,将棋盘上各方的一些局子与路点的位置互换,把填后剩余的路点聚拢在一起并适当调整形状(如做成矩形等),就使计数更方便。
(8)罕见场合下,平衡双方盘外应回填棋子的数量
当一方或双方的路点已经填完后,尚有若干应回填之棋子未能填放到棋盘上去(此为罕见情形),应平衡双方盘外应回填棋子的数量——若甲方的盘外应回填棋子数量比乙方多x个,则由乙方从棋盘上其地盘内取下x个己方棋子加入到乙方应回填棋子中。
(9)等子比路,路多为赢
在等子局面上分别数出黑白两方路点的数量并将路点视为路子来进行比较,路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注意:数路时要从各方的围空中扣除其基本眼位。
(10)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平衡了手数后,棋局总手数必为偶数,设为2p,则回填做棋后的等子局面上黑白棋子各有p个。数出黑方的路数为b,白方的路数为w,则黑方活子总量为p+b,白方活子总量为p+w。于是,“等子比路,路多为赢”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从“等子比路法”可以获得“将子路合计的数子法”的结果。


2、狭义(特殊)停子比路法之艺术版
具体操作手续如下:
(1)保留俘子
在争棋过程中,要保留各方从棋盘上提走的棋子。
(2)偶数休止
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由白方下出一手B类负着来平衡手数并实现偶数休止。即由白方从自己地盘内取下1颗白子,将一子转换为1路,清楚地表明了先下的白方在收到最后那一个单官时,有1子利益。
(3)多下贴子
艺术版,在棋局偶数休止后,要履行“多下贴子”的手续——当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时,这一方要下出n手A类负着,即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己方的n颗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视为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均分。在这个场合下,所取下的n颗棋子应填入这一方自己的围空中,将其n个路点转换为n个子,数路时便减少了n路,这便是多下贴子在数路法中的表现形式。
(偶数休止并像这样履行了多下贴子手续后,便可通过回填死子与虚着之子来将棋做成等子局面。)
(4) 确认死子
双方共同确认棋盘上各方的死子。
(5) 保留眼位
在各方活棋的围空中确认并保留其基本眼位——将空点(目)区分为路与基本眼位两类,承认基本眼位的客观存在并将其保护起来,要任其空虚,留作恒气。
(6) 回填做棋
保留眼位后,各方把对局过程中被提取的己方棋子和盘面上己方的死子以及走虚着时下在棋盘边界外面的己方棋子填放到各自的路点上,就将棋做成了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叫做等子局面。
(B类负着所取下之子不应回填。)
回填做棋后,各方局子的数量恰为偶数休止时棋局总着数的一半(这里所说的棋局总着数包括了做棋时所下的那一手B类负着,它使总着数减掉1。)
(7)终局
在“等子比路,路多为赢”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为终局。等子局面是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
(8)将路点聚拢到一起
回填做棋后,将棋盘上各方的一些局子与路点的位置互换,把填后剩余的路点聚拢在一起并适当调整形状(如做成矩形等),就使计数更方便。
(9)罕见场合下,平衡双方盘外应回填棋子的数量
当一方或双方的路点已经填完后,尚有若干应回填之棋子未能填放到棋盘上去(此为罕见情形),应平衡双方盘外应回填棋子的数量——若甲方的盘外应回填棋子数量比乙方多x个,则由乙方从棋盘上其地盘内取下x个己方棋子加入到乙方应回填棋子中。
(10)路多为赢
在等子局面上分别数出黑白两方路点的数量并将路点视为路子来进行比较,路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注意:数路时要从各方的围空中扣除其基本眼位。
(11)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偶数休止时,设棋局总手数为2p,则回填做棋后的等子局面上黑白棋子各有p个。数出黑方的路数为b,白方的路数为w,则黑方活子总量为p+b,白方活子总量为p+w。于是,“等子比路,路多为赢”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从“等子比路法”可以获得“将子路合计的数子法”的结果。
说明:
先下的白方比黑方多下了一手实着即白先且收后之情形为常见,这时,偶数休止与多下贴子的操作手续可合并为一个简单的步骤——由白方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1颗白子,所产生的空点视为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均分,所取下的那一颗白子不应在做棋时回填可直接收入棋罐中。


前文中图五(理想的无争局面)所示的这一局棋白先,黑收后,共42着(各21着),手数平衡。做棋时,将黑方的1颗被提出盘外的死子及1颗盘内死子与白方的1颗被提出盘外的死子回填后,得到图九。

图九:等子局面(其二)
7●●┬●●○┐
6b●●●○┼○ 回填做棋后得到的等子局面
5●┼●○○○○ 填后,黑白两棋各有21枚局子
4●●●●○●○
3○○○●●●●
2○○┼○○●●
1└○○○○○●
_abcdefg

(图中,a5、a7处两枚黑子,b2处一枚白子是做棋时回填之子)
填后,黑白两棋各有21枚局子,成为停子局面——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比较两方路的数量来判定胜负。黑方有1路(用字母b标出),白方无路,盘面上黑方比白方多1路,判黑方胜1路。
(请注意,回填棋子时要为每块活棋保留其基本眼位,数路时要从围空中将基本眼位扣除。)
若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其结果同样是黑方有活子22枚,白方有活子21枚。可见,本图所示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是等价的。
将棋做成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路子多胜”即“路多为赢”。

说明:
1、笔者认为,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就是唐宋时期的停子比路之棋,简称为“停子之棋”。我国唐宋时期的围棋,用回填死子的特殊数路法来计算胜负。其计算胜负的原理正是“子路皆子,活子多胜;等子比路,路多为赢”。
2、“停路比子”与“停子比路”这样两种算法就像一对双胞胎姐妹。笔者认为,前者就是先唐停道之棋的算法,后者就是唐宋比路之棋的算法,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分别是“局子多胜”与“路多为赢”。
(请阅《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一文)
各方局子的数量或路的数量只是各方活子的部分量而不是各方活子的总量,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在黑白两方路的数量相等或局子数量相等的条件下,黑白两方局子数量之差或其路的数量之差恰等于其活子总量之差。于是,可用“局子多胜”或“路多为赢”来判定胜负与输赢。
“局子多胜”与“路多为赢”之本质正是“子多为胜”——最终在棋盘上生存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3、本规则之数路与日本规则之计目两者计算手续相似而本质不同。
“目”为地,而“路”是子——有权生存在棋盘上的子。
计目时,要将是地的基本眼位包括在内;数路时,要将非子的基本眼位扣除。
4、以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必须按照其原理将棋做成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现今地多为胜的中国数子法和日本计目法在计算结果上出现差异,其原因正是在于日本棋人对这一做棋原理的无知与无视。


鸣谢:
TOM棋友论坛的网友还我半桶水曾建议取消“平衡手数”的说法,认为争棋应顺其自然,其手数勿须平衡。笔者赞同这个意见,在此衷心感谢还我半桶水的指教。另一方面,考虑到“着手相等”的说法已经被人们普遍使用,我认为“平衡手数”的说法也可以继续使用,但要明确它所平衡的不是争棋的手数而是棋局的手数——“平衡手数”的那些棋着不是在争棋阶段而是在做棋阶段下出来的。同时,要讲清数路法中的“平衡手数”其实质是“平衡回填做棋后两方盘内棋子数量”的道理。


第三十三条、停虚比子法(还棋头数子法)
棋局休止了,清理完死子后,在基本眼位上设置虚拟的棋子并将它们平均分配给黑白双方,就将棋做成为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在此局面上,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这便是停虚比子法。
对局休止且清理完死子后,先要数一数黑白两方棋子的块数(其实质是数出两方基本眼位的数量)。当黑白两棋的块数相等时,两方拥有的基本眼位数量也相等,这时,在各方的基本眼位上设置各方的虚子,在每个公共气点上设置半个黑虚子和半个白虚子,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当一方比另一方多n块棋时,这一方就比另一方多拥有2n个基本眼位。采取上述作法将使这一方比另一方多出来2n个虚子。为平衡虚子数量,应要求这一方还给另一方n个虚子。
一方还给另一方n个虚子,在理论上应这样来进行——先将这方边界上的n个棋子与这方基本眼位上的n个虚子互换身份,然后取下边界上这n个身份为虚子的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n个表示虚子的棋子。在实际上,操作手续十分简单——在黑白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个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n个棋子。
还子后,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这个等虚局面也是一种与理想的最终局面等价的简易最终局面。
在等虚局面上,各方持有的虚子数量皆为黑白两棋基本眼位(含公气)总量之半数;各方复子的数量等于各方子空之和(包括公气之半数);两方复子数量之和恰为361。
计算时,只要数出一方的复子数量,从361减去这一方的复子数量就得到另一方的复子数量。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复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就是说,采用停虚比子法来计算胜负,“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复子多胜”。
若从各方的复子中扣除其虚子,“等虚比子,复子多胜”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等虚比子,复子多胜”这个简便算法实现了“361的圆满”。

停虚比子法的具体操作手续简述如下:
1、清除死子
棋局休止了,要清理死子(将盘内死子提净)。
2、多下贴子
艺术版,清理完死子后,要履行多下贴子的手续。
(律法版无此手续。)
3、数棋块
数出各方棋子的块数(实质上是数出各方基本眼位的数量)。
4、还棋头
在基本眼位上设置虚拟的棋子并将它们平均分配给黑白双方,就将棋做成为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等虚局面)。具体操作手续是:当一方比另一方多n块棋时,应在黑白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个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n个棋子。
(详情如上所述,见本条。)
5、终局
在“等虚比子,复子多胜”的规则下,通过“还棋头”将棋做成等虚局面后为终局。等虚局面是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
6、计算胜负
在等虚局面上,将某一方的子与空合并计算(这一点与中国棋院现行数子法是一样的),便得到该方的复子数量。从361减去该方的复子数量,便是另一方的复子数量。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复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7、返回到“活子多胜”
从各方的复子中扣除其虚子,“等虚比子,复子多胜”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即“活子多胜”。
8、关于归本数
同中国棋院现行数子法一样,本停虚数子法也可设立数复子的归本数。
不贴子的棋局,黑白两方归本数皆为180.5;贴子的棋局,归本数视贴子数量而定,例如在白先贴8子(还4子)的棋局中,白方的归本数为184.5,黑方的归本数为176.5。

以7路小棋盘的棋局为例,在图五所示休止时的局面上,清理死子后,白方有两块棋,黑方只有一块棋。两方总共有6个基本眼位,将基本眼位看作虚子,做棋还子后双方各有3个虚子。因此,数复子时白方应还给黑方一子。还子手续是,在f1处取下一枚白子,换上一枚黑子——这样的操作手续在明清时期叫做“还棋头”。做棋后,成为图十所示局面。

图五:理想的无争局面
7┌●┬●●○┐
6├●●●○┼○
5├┼●○○○○
4●●●●○●○
3○○○●●●●
2○┼●○○●●
1└○○○○○●
_abcdefg

图十:等虚局面(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7┌●┬●●○┐
6├●●●○┼○
5├┼●○○○○ 还棋头时,在f1处取下一枚白子,换上了一枚黑子
4●●●●○●○
3○○○●●●●
2○┼┼○○●●
1└○○○○●●
_abcdefg

等虚局面,也叫做“停虚之棋”,就是明清还棋头之棋。
还棋头做棋后,图中子空皆为复子(其中,黑白两方各有3个虚子)。比较两方复子数量来判定胜负。数出黑方有复子25个,算出白方有复子24个(从49减去25),盘面上黑方比白方多1子,判黑方胜。
若从各方的复子中扣除其虚子,仍得出黑方有活子22个(25减去3),白方有活子21个(24减去3)。可见,本图所示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也是等价的。
将棋做成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复子多胜”。

说明:
还棋头(即平衡两方虚子数量)后,本规则数复子时是将各方的子与空合并计算,可以只数一方,计算胜负时可以设立归本数,其操作手续与中国棋院现行数子法在形式上是一样的。
本规则与中国棋院现行规则不同之处在于:本规则是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下围棋,以“子多为胜”(即“活子多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中国棋院现行规则是以争占土地为目的来下围棋,以“地多为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两者在围棋观上根本不同。
本规则数的是复子,其目的是通过计算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来求出两方活子数量之差。数复子前,先要做棋(还棋头)。将棋做成黑白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后,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数量之差——这正是我国明清时期“还棋头”数子法的道理。而中国棋院现行规则数子前不做棋(不还棋头),所数的对象已不是活子而是被称为“子”的地。
在具体的数子计算手续上,中国棋院现行规则数子计地时要将各方是地的基本眼位包括在内,本规则之停虚数子法于做棋平衡两方虚子数量(还棋头)时,其操作程序等价于数子时将各方非子的基本眼位扣除。
我国明清时期的围棋,同先唐、唐、宋、元时期的围棋一样,在本质上都是“子多为胜”的围棋。“子多为胜”的围棋乃是历史悠久的真正的优秀的中国传统围棋,而“子多为胜”的真义就是——最终能够在棋盘上生存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致敬:
赵秉义(字子良)先生最先领悟到并指出了中国传统围棋是子多为胜的围棋,最先提出了“活子多胜”的说法,时在20世纪60年代。赵秉义先生的围棋十六字诀,堪称大道至简的经典范例,笔者谨向赵先生致以复兴光大我国传统围棋的崇高敬礼!

附,赵秉义先生的围棋十六字诀:
轮番一子;尽敌气提;反复同限;活子多胜。


第八章、先下贴子
由于白方先行握有主动权有利,故在计算胜负时要由白方贴出若干子作为对黑方的补偿——其手续是从白方活子数量中减去贴子数量后,再同黑方活子数量作比较。
白方因先下而贴子与白方因多下而贴子是两回事,要分别进行处理。


第三十四条、关于先下贴子规则的三个尊重
关于白方因先下而贴子的问题,计活子围棋规则提出三个尊重的主张:
1、尊重棋手的意愿
由于棋手们棋风各异,任何关于贴子数量的硬性死板规定都可能是不公平的。应以人为本,尊重棋手的意愿。
关于先下贴子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从下述两种方式中择其一而用之:
(1)公平竞争,由对局者双方通过公平的竞争来获取执白先行的权利,贴子数量要由对局者双方在竞争执白先下子权利时自行确定。在自由公平的竞争中,愿意贴出较多子数的一方,理应得到执白先行的权利。
例如,甲方愿意贴出7子,乙方愿意贴出8子,这一局棋就由乙方执白先行。
若对局者双方在竞争时作出同样的表示(愿意贴出的子数恰好相同),则由猜先来决定。
(公平竞争执白先行权利这一项主张,并非由笔者最先提出,但笔者同众多棋友一样对它表示赞成。)
(2)实行双选制
双选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对局者双方猜先;
第二步、由猜中者提出贴子数量;
第三步、由另一方选择执白先下或执黑后下。
双选制,公平合理,操作也简单。
(双选制系由中国围棋网的网友miracon提出)
2、尊重赞助方与主办者的意见
由于棋手们的意愿具多样性,致使先下贴子问题复杂化。
因此,赞助方与主办者也有理由否定前述之说法。此时,应尊重赞助方与主办者的意见,由赞助方与主办者来做出关于先下贴子的规定。
3、尊重各国棋院的意见
先下贴子规则也可由各国棋院根据情况来做出决定。

笔者建议,贴子数量为整数,当盘面上白子多出黑子的数量恰为贴子数量时,判先行的白方完成定约胜。采用本规则之律法版时作出白先贴8子之规定(等价于白先贴7.5子),采用本规则之艺术版时作出白先贴7子之规定(等价于白先贴6.5子)。


第九章、关于围棋的艺术化
若取消本规则之虚着,允许棋手无条件地纯放弃,则在多下贴子规则下可产生更加简便的围棋数路法的操作程序,从而致使围棋更加艺术化。

第三十五条、艺术化围棋的数路法规则

1、“子路皆子,子多为胜”之公理;
(棋局休止时,在清理完死子后的盘面上各方拥有的空点中,若恢复对局并一直进行到底的话,最终能有棋子生存于其上的那些空点叫做“路点”,简称为“路”。能有黑子生存于其上的那些空点是黑方的路;能有白子生存于其上的那些空点是白方的路。)
2、由“子路皆子,子多为胜”公理得出“等子比路,路多为赢”之推论;
3、轮流下子是对局者的权利而非义务,轮走方可以自由地无条件放弃着手(无虚着无交俘虏);
4、双方着手权利平等
由于着手权利平等,故应平衡双方实际行使的权利。对局过程中,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享用了权利(即多下了若干手棋),便应采取措施来平衡双方所行使的权利——这措施便是由这一方贴子向另一方作出补偿。
(“双方着手权利平等”由华以刚国手于2008年提出,华国手时任中国棋院院长。)
5、多下贴子
对局过程中,当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着棋时,这一方应贴出n个子来对另一方作出补偿。贴出n个子的手续是从两方棋子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2个子并换上另一方的n/2个子。本条规则简称为“多下贴子”。
6、两弃为界
为使艺朮化围棋也能以实战来解决分歧,特提出其两弃为界的规则(两弃,指棋局的第一次双方连续放弃)。双方连续放弃后,对局停止;协商不成,又恢复对局。可见,两弃为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自然而然的本来就有的,是合乎棋理的。
(1)两弃为界下的禁全同
两弃时,对局过程中全局棋形的信息记录要打包清零。两弃后协商终局时双方若有分歧,恢复对局,以实战来解决。恢复对局,应以两弃时的全局棋形为初始局面,由轮走方先下。
(请注意,此规则与日本围棋规则与应氏围棋规则之“隔虚可提”的打劫规则相兼容。)
(2)两弃为界下的多下贴子
在第一次双方连续两弃前,执行“多下贴子”这艺朮化围棋的规则;在第一次两弃后的实战解决过程中,执行“多下不贴子”这律法化围棋的规则。
艺朮化围棋两弃为界的理由是:两弃停止后就终局问题协商时,棋手双方不能达成共识,发生了争执,各方皆坚认自己有理并指责对方无理,这就表明其对局已不具备“艺朮化”的基础了。既然争吵起来了,那就不必高雅了,就只能以律法化围棋的规则来实战解决了。
(日本棋人池田敏雄最先提出了“两弃为界”的说法,他在其《围棋规则提案》比目法规则I中写道:“在两弃休止后的继续对局过程中,每当一方弃着时, 他须将一枚己方棋子交给对方作为战俘”,而在两弃休止前是勿须交俘虏的。)
7、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的A与B两类负着
“子路皆子,眼位非子;等子比路,路多为赢”是数路法的原理,要采用数路法通过比路来判定胜负,就必须在数路前将棋做成“等子局面”。
本艺术化围棋的规则利用A与B两类负着来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
(1)多下贴子用A类负着
一方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一枚己方棋子——这便是该方下出的一手A类负着。下A类负着取下一子所产生的一个空点视为单官由双方均分,每方分得半子。一方下出一手A类负着,就使该方贴出了1个子。
在休止前的对局阶段,若一方比另方多下了n手棋,则在回填死子与俘子后的盘面上,这一方比另一方会因此而多出来n个子,这时,应由这一方下出n手A类负着来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在无虚着无交俘虏可以纯放弃的艺术版数路法中,下A类负着所取下的棋子不应回填而是直接收入棋罐内。
这方所下的n手A类负着,既使该方贴出了n个子,又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
(2) 多下不贴子用B类负着
一方从己方棋子所围地盘中取下一枚己方的棋子——这便是该方下出的一手B类负着。下B类负着取下一子所产生的一个空点成为该方自己的一个“路点”。一方的路点,是最终能有该方棋子生存于其上的空点,可将“路”(路点简称为路)与子等同看待。一方下出一手B类负着,并未使该方贴出1个子。
在休止后协商不成恢复对局的实战解决阶段,若一方比另方多下了n手棋,则在回填死子与俘子后的盘面上,这一方比另一方会因此而多出来n个子,这时,应由这一方下出n手B类负着来平衡回填做棋后盘内黑白两棋的子数而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
这方所下的n手B类负着,未使该方贴子,但可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
8、“多下贴子”规则之推论
采用等子比路法计算胜负时,若采用回填死子的做棋法来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则“多下贴子”规则有个推论如下:
回填做棋后,可以省略多下贴子的手续而默认棋盘上已形成等子局面,于是按“等子比路法”来计算胜负,不数子只数路,路多的一方获胜。
(履行多下贴子的手续或者省略掉这个手续,计算胜负时都是同样地不数子只数空且扣眼位,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省略呢?)


这些规则可致使围棋更加艺术化,从而产生简单优美的数路法,其具艺术性的特点是:
(1)对局过程中要保留俘子;
(2) 放弃时无虚着也不交俘虏,是纯放弃;
(3)可以不必收完单官,甚至完全不收单官;
(4)不存在收后时争1子利的问题,也不必偶数休止;
(5)补棋时要算清,不必补的棋不要补,否则损1子;
(6)“多下贴子”条款对盘面已经无争时的无聊填子耍赖行为给予了惩罚——耍赖者每填一手便会损1子;
(7)双方连续放弃时棋局停止(两弃休止),休止后就终局问题双方进行协商,若双方无分歧则按共识来做棋;若双方意见分歧则恢复对局实战解决,直至再次休止。
(8)实战解决恢复对局时,执行“禁全同”规则应以休止时的局面为初始局面(此前对局过程中的全局棋形信息清除归零);实战解决过程中,多下不贴子,多下了n手棋的一方要下出n手B类负着来平衡手数——将其地盘内的n个子取下而获得n个路点;
(9)一方单独有权占领的单官,该方不要着子去占领(若去占领的话,每一手都会损1子)但应主张它(或它们)是己方的路点,对方反对其主张时,应在休止后以实战解决分歧;
(中国围棋网的网友酒宝居士说,单方权利的单官是权利方不占而控而得之可着子之地。可着子三字由笔者加注。)
(10)一方劫材有利时,其所持有的最后一劫可以不粘并主张那个劫的空点是己方的1路,对方反对其主张时,应在休止后以实战解决分歧;
(11)对于“盘角曲四”的死活问题,棋手应明智地懂得,它不应在两弃前的对局中解决。棋手应搁置这个问题而使棋局休止并在休止后提出各自的主张,若有分歧以实战解决之;
(12)棋局休止后,双方协商达成一致而按其共识来做棋时,将各方的盘内死子与俘子填入各自的围空中;
(13)做棋回填后,按多下贴子规则之推论,省略多下贴子的手续而默认盘面棋形为等子局面,至此为终局;
(14)终局后计算胜负时,在回填后被默认的“等子局面”下,不数子、不数公气、不数未收的单官,只数路(数路,就是数空且扣除基本眼位)。换句话说就是:填后只数围空,但要从中扣除基本眼位;
(15) 比路判输赢——比较两方路的数量来计算胜负,多者为赢。

说明(问答方式):
问,这个艺术化围棋的数路法为何不数子,不数公气,不数未收的单官呢?
答,在填后的“等子局面”下,不数子,是因为两方子数相等而抵消,故可不数;不数公气,是因为公气非路故不应数;不数双方可收但未收的单官,是因为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均分而相抵,故可不数。
问,这个艺术化围棋的数路法为何在数空时要扣除棋子的基本眼位呢?
答,数路法的实质是计活子——在等子局面上,数一数在各方的围空中还能生存多少个子。因基本眼位是气而非子,故应予扣除。

对中国古棋有所了解的读者朋友们可以轻易明显地看出,计活子围棋规则的艺术化的数路法同我国唐宋时期的数路法这两者的操作手续是完全一样的。可以有理由认为,前者就是再次重新铸造出来的我国唐宋时期的数路法!唐宋数路法未曾写成文字,其真谛早已失传,但勿庸置疑的事实是,早在1千年前,艺术化的围棋已经被我国围棋先贤们(佚名)创造出来了。笔者个人猜测,我国唐宋时期的围棋,其“回填俘子与死子后,只数路不数子”的操作程序中隐含有“多下贴子”这艺术化围棋的规则,那就是——回填做棋后,应默认棋盘上已形成等子局面。
唐代数路法于1000年前传到日本,今天的日本计目法保留了唐代数路法的全部操作程序,但取消了数路法的扣眼位,将“子路皆子,眼位非子;等子比路,路多为赢”即“子多为胜”的唐代围棋改变为“子与单官、公气非地,惟围空是地(但双活棋中单方棋子的眼位即双活棋中的一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竟然又不算是地),称地为目,目多为赢”即“地多为胜且惟目是地”的日本围棋。
笔者曾有文写道:日本人学围棋,一千年没学懂,的确是说出了事实和真相。但日本棋人歪打正着,却因此创造出“地多为胜”的围棋,其“唯目是地”之理论虽大错特错,但其以争地为目的之围棋观念却牢固地统治着现今的围棋世界。


第十章、本规则之来源

第三十六条、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计活子围棋规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有四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中国围棋悠久厚重的历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围棋规则。
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下围棋;以“子多为胜”(最终在棋盘上生存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以“子路皆为活子,基本眼位是气而非子” 这实事求是的认知为依据来做棋计算;在棋局休止后,采用简便算法(先后计有三种)来得出黑白双方活子数量之差数;等等——这便是中国数千年传统围棋的真谛。
本规则之理想的最终局面(图三所示),正是先唐两溢之棋(做棋后,在保留基本眼位条件下填满的“两溢”局面上,棋子数量较多的一方获胜);本规则之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图七所示),正是先唐停路之棋(做棋后,在等路局面上,棋盘内棋子数量较多的一方获胜);本规则之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图八、图九所示),正是唐宋元停子之棋(做棋后,在等子局面上,路的数量较多的一方获胜;路多为赢实为子多为胜);本规则之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图十所示),正是明清停虚还棋头之棋(做棋后,在等虚局面上,复子数量较多的一方获胜;复子多胜实为活子多胜)。
先唐两溢之棋、先唐停路之棋记载在北周(公元557—581)写本《敦煌棋经棋制篇第六》上。原文是:“棋有停道及两溢者;子多为胜。”
计活子围棋规则集中国历代弈则之大成,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写成文字的中国传统的正宗的优秀的围棋规则。
请阅笔者所写的《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一文。

第二个来源是中华民族近代与现今棋人的智慧结晶即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与应氏计点制规则。
虽然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与应氏计点制规则持地多为胜而不是子多为胜的观念,但却是写成文字的系统的完整的围棋规则,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除假生之外的各种难题(如长生、循环多劫等)。正是在得到了一册应昌期先生撰写的《计点制围棋规则》(第十三版)后,其中大量的问题图例促使我深入到技术层面在细节上进行研究。笔者在写作计活子围棋规则的全过程中,对“地多为胜”的日本计目制规则、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与应氏计点制规则进行了不断的学习与批判,独立思考,敢于并善于创新,一直在进步。
数十年以来,以赵秉义、吴清源、应昌期、赵之云、赵汝怀、陈祖源及一些姓名暂不为笔者所知的研究者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棋人们对日本计目制围棋规则的批评一直是围棋规则走向完善的推动力(笔者在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赵秉义先生最先领悟到并指出了中国古棋“活子多胜”的本质,较早明确地提出了限制反复同形这打劫规则的根本,时在20世纪60年代);另一方面,日本棋人们对日本规则的坚持以及他们对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和应氏计点制规则的批评同样也一直是围棋规则走向完善的推动力(笔者在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池田敏雄先生的《围棋规则提案》闪烁着智慧的火光)。笔者在此向中国向世界各国热爱围棋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敬意!

第三个来源是笔者个人对围棋的真爱及由这真爱而产生的认真、执著与勤劳。
胸怀对围棋的真爱,笔者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琢磨推敲,千锤百炼,从1989年至2011年,历时二十二年(还将不限期地继续下去),辛勤耕耘努力劳作,终于将围棋世界古今中外的种种规则融会贯通,写出了《大解放围棋规则》、《计活子围棋规则》、《计枰点围棋规则》等几部好规则。可以有自信地认为,我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将为人类奉献一笔财富,为中华民族增添一份光荣。

第四个来源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各围棋论坛网友们的宝贵意见。
在这里,我要向朋友们和网友们道一声感谢!你们的关注(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在讨论、争论、批评与反批评等信息交流活动中,你们是我的良师益友,你们的宝贵意见使我受益良多。
计活子围棋规则的来源表明,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它属于全人类。


结束语
计活子围棋规则的诞生好似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一唱雄鸡天下白”,太阳要升起了。试问,有什么人间的力量能够阻止它呢?
有着四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围棋及其“子多为胜”围棋观的伟大复兴与重获新生乃是历史的必然,任何僵硬的保守的落后的势力都无法阻止真理的传播,都无法阻止围棋的进步。
我要在这里公开地向世界围棋界那些片面地坚持“地多为胜”围棋观念却又顽固地反对“活子多胜”围棋观念的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法人们(如中国棋院、应氏围棋基金会、日本棋院、韩国棋院、美国围棋协会等)说几句心窝里的话: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子多为胜”的围棋观是四千年围棋历史的客观存在;计活子围棋规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它属于全人类。希望你们真诚地热爱围棋,抛开成见、偏见与私念,出以公心,高瞻远瞩地作出正确的选择,顺历史潮流而动,与大众一起进步。请抓住你们面临的历史机遇,学习并掌握计活子围棋规则,大力宣传普及,使之发扬光大,推动围棋文化走向世界,创建功在千秋之伟业。


感恩与鸣谢
相信读者朋友们会在计活子、计枰点与大解放等几部围棋规则中看到笔者丰富的想像力、强大的创造力、坚持不懈持久作战的忍耐力和逻辑上的严谨周密。在这里,我要感谢外祖母(熊伯英,小学校长)和母亲(王在起,小学教师),她们在我的幼年和童年时期所给予的培养和教育使我增长智慧拥有自信,使我身心强健能刻苦耐劳勇敢攀登;她们的人格和品德影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轻钱财重仁义讲诚信,助人为乐爱人如己,做人正直真诚,做事认真负责,自强不息无愧于心。我要感谢祖母(刘彩琴),虽然同祖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但她的善良、平和、勤劳、节俭是无言的教导,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要感谢父亲(张类思,工程师、教授)所给予的难能可贵的身教,他因家境贫寒只读到中学毕业,全靠自学成才(四十四岁时,曾在同济大学苏联专家班进修一年),成为高级工程师(四级)和大学教授。记得在我读高中时,父亲曾在一年内讲授过九门课程并指导毕业设计。
(我的祖父张炳书、外祖父王镜秋在我出生前已亡故。祖父在浙江衢州开过一间作坊,自己制作油伞;外祖父是安徽郎溪的外科医生。)
我要感谢母校(北京四中),她那优良的校风,将学生们薰陶得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以刘老(刘景昆,化学特级教师)、张老(张子锷,物理特级教师)、周长生(数学特级教师)等名师为代表的四中的教师们,是最好的老师,其共同点是授人以渔而非给人以鱼。我还要感谢为人正直热心善良学识既广又深的周家湘叔叔,北礼士路第一小学的历史老师宋进良(善甫),北京四中的数学老师孙华麟,他们对我的喜爱和夸奖滋养了我的自信,使我努力向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谨呈上本人研究围棋文化的成果来表达心中无限的感恩情意吧!

为使围棋规则走向完善,笔者曾在多个围棋论坛(如中国围棋网棋人棋事、古风论坛玄玄棋馆、棋人论坛、T0M棋友论坛、网易围棋论坛、新浪围棋论坛、搜狐围棋论坛、飞扬围棋纵论黑白、弈城围棋论坛、电脑围棋网、博弈网棋闻弈事、黑白道、灯笼居、网事如风、西西河、新锐围棋网黑白情怀、清风、围棋沙龙、未名空间黑白子、围棋报论坛、书呆弈论坛、棋城论坛、琴棋书画论坛、联众论坛、go4go、家教网论坛、大学生围棋论坛、围棋吧、华奥星空即中国棋院在线、齐鲁弈友、天地间、野狐网、龙一道、棋人弈事、西祠胡同、体坛周报……)发表文章请网友们批评指正,并同网友们进行过无数次讨论。网友是良师,教我改文章。燕来在此向围棋网站和论坛、向海内外的网友们表示衷心的敬意与感谢!


写于2011.03.22—2011.1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4: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4 17: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