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黄龙士
神龙首尾杳无形,不染纤尘着手轻。
一气清通天地阔,脱然高蹈舞空灵。
注:黄龙士,江苏泰县姜堰填人。生干清顺治八年。天资过人,在清初“群贤蔚起,竞长争雄”的状况中,鹤立鸡群,“一切俯视之”,夺得霸主地位。被尊为 “棋圣”。他的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
三十二、徐星友
少年斗志行云遏,力缚神龙血泪篇。
不战屈人臻妙境,冲和恬淡入高天。
注:徐星友,名远,钱塘人,曾被黄龙士三子相让下了十局棋。这十局棋下得异常激烈,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这十局棋之后,徐星友棋艺猛进,终于达到了与先生齐名的水平。徐星友的棋风,最重要的特点是“平淡”,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它对后世影响甚大;其后半生倾注全力撰写的《兼山堂弈谱》是我国最有价值的几部古谱之一。
三十三、梁魏今
康熙盛世行棋运,四大名家次第新。
奇巧风流高格调,别开生面启三春。
注:清康熙未年至嘉庆初年,围棋迎来了最鼎盛时期。棋坛霸主以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为“四大家”,并列于棋坛之巅。梁魏今,山阴人,生于康熙前期。棋风以奇巧多变为最大特点。先于其他三人闻名天下。
三十四、程兰如
丰神闲静值乾隆,浑厚沉持气象雄。
象戏围棋双国手,晚香弈谱记屠龙。
注:程兰如是乾隆时期新安人,多才艺,不仅围棋全国第一,下象棋也是国手水平。棋风稳重有力,“以浑厚胜”。《晚香亭弈谱》是其主要著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古谱之一。(象棋古代叫象戏)
三十五、范西屏
崇山峻岭抱雄奇,吐纳千川煮日曦。
血映当湖归净澈,桃花泉水绕清溪。
注:范西屏,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岁学弈,十六岁时,便成为闻名天下的国手。四十岁不到已被称为“棋圣”,他不仅汲取了前人的全部经验,而且大有创见和发展。甚至断言围棋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是我国古代围棋集大成者。乾隆四年时,范西屏、施襄夏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范西屏著《桃花泉弈谱》二卷,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价值最大的古谱之一
三十六、施襄夏
老骥驰骋步骤安,行云流水不争先。
深谋远虑存劳逸,含蓄虚实破敌关。
注:施襄夏,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浙江海宁人,与范西屏是同乡,且是和范齐名的国手。他们共同演绎的《当湖十局》,代表了我国古代围棋的颠峰水平。深谋远虑,稳扎稳打是其棋风的主要特点。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实攻虚、以柔克刚,是其棋风的奥妙所在。他的《弈理指归》二卷,是我国古棋谱的典范。
三十七、陈子仙
家父凝眉棋势危,垂髫小子壮思飞。
年方十二称国手,别样心裁孰可追?
注:陈子仙,海宁人。清朝未年最后两位最优秀棋手之一。十二岁就以国手著称,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年少的一位国手。他的棋别出心裁,独创一格。陈于仙曾与陈方合著《陈方七局》一卷。他的遗局,由常棣华辑成《于仙百局》一卷
三十八、周小松
九子让来应可悲,曾公豪气一时摧。
须知傲物凭松节,不屑朱门馔玉杯。
注:周小松,名鼎,江都人。出生于嘉庆年间,二十余岁成国手,与陈子仙齐名。周小松为人正直清廉,平易近人,每次与人下棋,都尽其所能,从不接受达官贵人的贿赂而让棋。相传曾国藩曾请周小松去下棋,周让他九子,然后把他的棋分割成九块,每块都仅能成活,曾国藩大怒,把周小松赶出了大门。周小松的著作,有《新旧棋谱汇选》四卷,《餐菊斋棋评》一卷,《皖游弈萃》一卷。
三十九、段祺瑞
枭雄毁誉短流长,慧识英才慨解囊。
应恨时乖偏误我,徒从乱世演荒唐。
注: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人。北洋军阀,酷爱围棋,曾资助少年吴清源赴日学棋。
四十、顾水如
段府朋高奉酒茶,东瀛客远觅樱花。
少年感念垂青顾,市长犹知哪一家。
注:顾水如(1892年---1971),诞生于枫泾镇(今属上海市金山县),因为这一年系“龙”年,所以他小名叫“继龙”。在近代中国棋坛上,顾水如是负有盛誉的代表人物,他才气横溢,棋理清晰,受到酷爱围棋的段祺瑞欣赏资助达二十多年,曾送他赴日本学棋,成为我国第一个赴日学棋并且接受其先进围棋理论的高手。曾与刘棣怀并称“南刘北顾”。他不迷信日本理论,敢于质疑,体现了中国高手可贵品质。他还扶助过少年吴清源赴日。(吴清源的名字就是顾取的,原名是吴泉)。解放后得到时任市长的陈毅关怀,培养过少年陈祖德,为新中国围棋事业发挥余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