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2-2 1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他因小时候患病无法从事剧烈运动,遂于7岁时开始学习围棋,潜心研习其父赴日留学时带回国的日本棋谱。他每天学棋十余小时,一边手捧棋谱,一边落子推演,以至于手指变形。数年后,他在当地难逢对手,被誉为“神童”。
1923年,他随父北上,在北京和顾水如等当时全国顶尖棋手切磋棋艺。后在顾水如引荐下,他和段祺瑞对战,事后获其赞助学费。不久,吴清源这一“天才少年”名震京城围棋界,其天赋受到濑越宪作等在华日本棋手赏识。
1928年,吴清源东渡日本,当时年仅14岁,第二年被日本棋院授予三段资格。1933年,吴清源和日本棋手木谷实创造出新布局打法,引发一场围棋革命。不久,两人合著的《新布局法》一书出版,风靡一时。
1939年至1956年间,吴清源在十番棋对局中击败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等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手,被称为“昭和棋圣”。他以“95盘擂台赛式”的“十番棋”,令当时日本棋坛所有大师全部降级,创造“吴清源时代”。
1984年退役后,吴清源仍刻苦钻研,先后出版《21世纪围棋》等著作。年逾90岁后,他还在围棋杂志上发表战局解说文章,对围棋的激情从未衰减,一直孜孜不倦地探寻围棋世界的真谛。晚年,他发明“21世纪围棋”,抛弃功利性,改为提倡艺术价值,揭示围棋的高远境界。他还希望通过围棋实现世界和平,“均衡、和谐”可谓吴清源一生追求的围棋信念。
引退后,吴清源还专注于栽培年轻后辈,得意门生包括日本名誉天元林海峰、世界围棋史上第一个女子九段棋手芮乃伟等棋坛名人。他还经常举办棋艺研究会,毫无保留地热心指导后起之秀。
2012年,在日本《围棋周刊》评选的“受欢迎、受尊敬棋手排行榜”中,吴清源名列第一。
步入暮年后,吴清源在神奈川县小田原的一个养老院静养。据《读卖新闻》报道,今年6月,在百岁生日宴上,亲朋好友合唱生日快乐歌时,他还面带微笑,精神矍铄。吴清源还在生日宴上说,期待中日通过围棋进一步加深友好关系。但在11月30日凌晨,其身体状况突然恶化,不幸离世。
-最大争议
三次更改国籍
吴清源一生,唯一的争议点就是国籍。这位出生在战乱飘零时代的棋圣,一生有很多无奈。
14岁那年,吴清源与母亲及哥哥一起东渡,在和日本三位棋手过招后,正式定为三段。
1936年,吴清源第一次改国籍为日本,那时,距离他在日本学棋生活已经过去了八年。对此,吴清源自传中曾写道:“在日本的中国人,受到歧视,也有人受到过实际的威胁,因此,我对自身的安全也很担心,但是一边下棋一边读书是行不通的,再说我还要养活一家人。最后我决定一个人加入日本国籍,选择了留在日本。”
自传里也有写道,他如何放弃日本国籍。“到了1946年,突然有一天,一些在日华侨到我家,他们强迫我放弃日本的国籍,因为他们是让我等在另一个房间里,所以他们是怎么具体操作的我一点都不知道。”
再次加入日本国籍,是1979年。“我于1979年再次加入了日本国籍,时年65岁。战前,从中国国籍转为日本国籍,是因为当时是战争年代,受形势逼迫不得已。再次加入日本籍,较之我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到孩子。”自传里,吴清源很详细地道出小儿子因国籍问题,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其实,对于大部分真正理解和敬重吴清源的棋迷来说,国籍根本不是问题。国手李喆在微博上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不知何时起,网络愤青们将矛头对上了吴先生。身世飘零,远渡扶桑,吴先生在特殊时期精神上的痛苦孤独不知又有几人能够承受,几人能够超拔。古往今来,超越时代之人,必受当时宵小之攻讦。”
据新华社、《华西都市报》整理
声音
棋圣聂卫平
他的贡献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作为中国围棋界的泰斗,聂卫平眼中的吴清源是一位无私长者。他在微博中更新道:“惊闻吴清源老师去世,悲痛!吴老师在棋上的贡献很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他是一个温厚长者,为人宽厚,我至今还没听过有对他为人不好的言论。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主动找到我说:‘你在围棋上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来日本学棋,你来日本就住在我家,我们早晚也能切磋棋艺。’这样的无私,棋界罕见。”
此外,聂卫平还谈到了自己曾受吴老鞭策:“吴清源先生一生执着棋艺,心无旁骛,他也是这么要求其他棋手的。有一年我在日本,与沈君山神侃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主动走过来很认真地对我说:‘博二兔,不得一兔。’我听后大受震动。当年我要是听从他的劝告,执着于围棋,也许在棋上的成就会更大些。”
吴清源助手
他是在睡梦中去世的
担任吴清源的秘书已经20年,牛力力可以称得上离吴清源最近的人,对于他的离世,牛力力回忆了一些细节:“吴老是29号晚上、30号的凌晨走的,非常安详,白天什么事情都没有,晚上就在睡梦去世了。冥冥之中吴老师真是个神,他说活到100岁就活到100岁,30岁之前隐退的时候就在说这个话。他不说要长寿,也没有说过要活到100岁前后几岁。恰好就活到100岁,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
牛力力透露,吴清源生前曾有一百岁回家的愿望,11月23日,聂卫平、杨振宁等名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吴清源百岁寿辰纪念会上,由于身体原因,吴清源并没有到现场,但还是了解了这个活动的具体情况。牛力力说,这个活动算是一了吴清源“回家”的愿望,“吴老曾说过,希望100岁回家,通过这个庆祝活动看到了老朋友,也就相当于回家了。”
演员张震
他只是换个地方下棋
围棋泰斗吴清源逝世的消息不仅在体育界引发震动,连看似毫无关联的娱乐圈也有波动。演员张震在微博上发出悼念的文字:“吴清源老师就像一直走在前面很远的一个人令人想要追随,相信他现在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研究围棋。”说到张震和吴清源的渊源,自然让人联想起导演田壮壮在2006年执导的一部电影《吴清源》。为了演好吴清源这个角色,张震多次拜访吴清源,受益良多。
最初田壮壮找到张震出演吴老的角色时,他还非常忐忑:“这是我第一次扮演真人真事的角色,而且还是神级的人物,压力比较大。除了要表演给观众看,还要面对很多角色认识的人,需要把人物的精神展现出来。”为此也研读了很多吴老的书,反反复复。“从各个角度去看一件事,大概进入了他的一个状态。”张震说。
一代宗师
“一百岁后我也要下棋,两百岁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吴清源先生曾这样说,毕生追求围棋之道,这本身就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吴清源之前,没有人在现代围棋界达到他的高度。12岁即露头角,13岁在国内无敌手,15岁至日本,20岁创围棋新布局法。在大多数人忙着年轻恋爱平庸的年纪,他已经成为围棋界的大师。从12岁到100岁,世界围棋史上再找不出一个人花费88年的时间潜心研究,专注围棋,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什么才叫真正的“专家”。
他的成绩不仅前无古人,恐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会后无来者。也正是因为棋品和人品都非常到位,他在业内业外的口碑都出奇好。金庸曾经说,他最敬重佩服的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就是吴清源。一代武侠小说大师如此评价,足以体现他对吴清源的崇敬之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过,“我是学物理的。20世纪最有名的物理学家大家都晓得,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没有吴清源在围棋里高。为什么呢?因为物理里爱因斯坦是第一,但是第二跟爱因斯坦的距离我想没有吴清源和20世纪第二的围棋手的距离那么大。”就连以“骂人”出名的北大醉侠孔庆东也认为,世界上有那么十来个人是不能随便乱说的,比如孔仲尼和李耳,比如耶稣和摩西,再比如吴泉吴清源。能让圈内人竖起大拇指不算什么,能让刻薄挑剔的人衷心尊敬,这才是吴老师的人格魅力。
成功的人有很多,有些人被称为冠军,有些人被称为王者,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被称作一代宗师。吴清源最知名的不是雄居“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20余年,也不是对弈时让对方喷血落败,而是他的仙风道骨般的超脱。晚年的他洗尽铅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最出人意料的是,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百岁老人的离世之所以震惊世界,不是因为他生前的成就多伟大,更多是因为他把围棋变为一项艺术,变为一种后世敬仰的人生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