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前人与围棋
关羽弈棋刮骨毒关羽在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毒箭,伤势很重。名医华佗素来敬仰关羽,知道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到关羽的军营。检查后,对关羽说,要治好这个病,要立一根坚固的柱子,柱子上钉个大环。你把右臂伸进环中,用绳子绑好,让你的胳膊不要动弹。再用被子把头蒙住,让你的眼睛看不见。然后我用尖刀割开皮肉,露出骨头,刮净箭毒,敷上药物,缝好伤口,伤很快就会好起来。关羽听后,坚定地说;"先生,就按你的办法办,但绑胳膊,蒙头却不必了。"
关羽命人摆上棋盘,他和马良开始对弈。走至相持不下时,他突然伸出右臂,请华佗进行割治。华佗割开关羽右臂皮肉,遂用刀刮骨,发出悉悉之声,旁观者无不大惊失色。关羽却若无其事,依然谈笑风生,还催马良快走棋。一会儿,华佗治疗完毕,关羽把胳膊屈伸了几次,乐呵呵地说:"没事了,感谢您,您真是一位神医!"
李清照输棋填佳词
我国宋朝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幼年时即喜欢下棋。她和赵明诚结婚以后,因志趣相投,常闭门搏弈。他们曾规定:输棋者,必须当场填词一首,然后才另行对弈。
赵明诚的棋艺不如李清照,总是罚填新词。有一次,夫妇俩赏菊饮酒之后,又进行比赛,李清照还在想着菊花的千姿百态,一招不慎,被赵明诚赢了一局。于是,李清照展纸提笔,填了一首《醉花阴》词,抒写自己赏菊的深刻感受。其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已成为词坛千古佳句。
朱元璋下棋赠楼
到过南京莫愁湖公园的游客,都会知道在莫愁湖畔有一座"胜棋楼"。相传这里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开国元勋徐达下围棋的地方。
说起朱元璋与徐达下棋,颇为有趣。元帅徐达对棋艺十分精通,堪称朝中高手,可是每次与朱元璋对弈总以失子告终。朱元璋心里明白,知道徐达恐怕胜了自己,触犯皇威,降下欺君之罪,故总是输棋。一天,两人又来下棋,这次朱元璋要徐达把真本事拿出来,并亲口许愿:输棋决不怪罪,若胜则有重赏。这盘棋从早晨持续到午后仍不分胜负,后来太祖连吃对方二子以为领先,不免洋洋得意,此时徐达不讲自己输了,也不讲朱元璋胜了,只是说:"请皇上细看全局。"太祖走到徐达那一边仔细观看,发觉他竟用棋子摆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被捧得心里既舒服,又佩服徐达的棋艺确实比自己高强,顿时龙颜大悦,便借此机会表彰徐达的建国功勋,把这座楼连同莫愁湖都赠给了徐达,这便是"胜棋楼"一名的来历。
神童棋手大战段祺瑞
"围棋圣手"吴清源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出生3个月后随母进京。他的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时,从名师学过围棋。吴清源8岁开始学棋,很快就爱棋爱得入迷。父亲常陪着小儿子从早到晚摆棋谱,看棋书。吴清源的棋艺不久就超过了两个哥哥,一年后,他的父亲也不是他的对手了。后来他得到名师顾水如的指点,常出入于名棋手聚会的西单"海峰轩",神童棋手的名声传遍京城。当时棋艺甚高的北洋军阀段祺瑞闻知后,便让他的围棋顾问顾水如带小棋手前去府上比试。
顾先生带吴清源赴段府之前,再三嘱咐徒弟说:"段祺瑞独断专横,下棋非胜不可。记住,你不能胜他。"吴清源虽然心中不快,但也只好遵从师命。
段祺瑞自恃棋力高强,不把少童放在眼里,让吴清源两子。谁知开局不久,段祺瑞即陷入困境,举棋维艰,苦苦思索。这时,他让吴清源出去玩玩再下。段祺瑞与顾问磋商对策,小清源在外边玩得很高兴。等再下棋时,小清源把师傅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大刀阔斧劈杀,把段祺瑞战败了。段祺瑞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对小孩也不便说什么,自此再也不与吴清源下棋,只在旁边看他与别人下。
段祺瑞输棋心里虽然不高兴,却也惜爱这个棋童的才华。那时,吴清源的父亲已病逝,家境破落。段祺瑞每月给吴清源学费,这就使小棋手得以不辍学,并能继续与众棋手交往,提高棋艺。陈毅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说,段祺瑞虽然作恶多端,不过,他爱围棋,倒也做了件好事。
吴清源14岁离开北京,东渡日本。在日本,他以卓越的成就,创造了围棋史上的"吴清源时代",执日本棋坛牛耳达二三十年之久。为此,日本曾专门有个围棋组织,叫"击败吴清源研究会",专门研究怎样打败他。日本围棋年鉴赞他:"在昭和围棋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业绩。" :handshake :handshake 非常感谢分享! :handshake :dddd: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页:
[1]